经过几天的讲述与解释,天下聪明莫过于当今圣上,科举考试形式内容他都大致了解了。
在大多数人的反对下,皇上坚持己见,不顾众人的反对,一意孤行。
当然在封建传统的时代,就算皇上做得很不对,忠心的大臣们虽然有些怨言和不满,但还是会兢兢业业,为朝堂效力,不过或多或少的心里有了不满,君臣之间有了隔阂。
只有罗大人等少数人依旧站在皇上这边,大概看出皇上的决心,知道他会不顾众人意见,我行我素,第二天又多了些赞成的人。反正最后皇上还是会实施,此时站在他这边还会得到皇上好感,总是与皇上唱反调的人终是不会有好下场的,这种帮人利己的事,何乐不为呢?
新制度的颁布,得到了大数富商地坤的反对,不知是谁泄露了消息,大家都知道是一个女人向皇上推得此制度,更是心有不甘,怨气冲天,甚至陈楠还遇到几波派来刺杀曾真的专业杀手,好在最近的日子曾真都住在皇宫,才免于危机,皇上知道后更是加派人手保护她,正是关键时期,主要人物可是不能有任何闪失。
这日,皇上又召见曾真,问了些细节问题,
曾真又给他解释了乡试,会试,殿试详细内容。
【府试】又叫童试,每三年在县城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等等……
制度已经由圣旨颁布了下去,短时间就传遍了木夏国个个大城小村,现在每每相见时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家的孩子准备送去考秀才吗?”诸此问题。
在官员大家族等人声讨不满的同时,百姓们纷纷谢恩,欢呼雀跃着,家里有儿子的高兴坏了!贫苦人家大多数世世代代都为人奴为人婢,如今有机会改变这种悲惨的状况,有机会通过考试获得大家的尊重,能够让家人不在为温饱问题所担忧,拥有数不清的金银珠宝,权利利益,能够呼风唤雨。
以前怎么都无法达到的高度,现在只要努力,就能企及,百姓们最近脸上都挂着笑容,尤其,是家里有儿子的,更是掩饰不住的开心,而家里有儿子,并且爱学习的更是乐开了花,他们家希望很大啊!
开始时,皇上命曾真负责此事,礼部协助办理,刚开始礼部的人都极力反对,以为是个玩笑,虽然救了皇上一命,但那也不是她亲历亲为。
没人看好一个黄毛丫头,直到最后圣旨颁布了下去,众人才知道皇上是认真的,全不顾反对,想接此差事,却又无人可以胜任此事,而大多数时候,只要曾真需要,皇上就会颁一道圣旨,虽然最后曾真还是身无官职,大部分官员还是任凭吩咐,礼部也只好听之任之了,没办法谁叫她背后有皇上撑腰呢!而且皇上刚刚平反,新制度一颁发,深得人心,没人敢去触碰逆鳞。
事情终于开始向正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