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战略重心的转移,使白沙街逐渐失去原来的价值,纳西王不再顾虑有\‘敌人”敢于越过金江天堑丽江。战马早已放归山林,铠甲早已腐烂,刀剑已经生锈,他们曾经立脚的纳片沙坝笼罩在一片荒凉与萧瑟之中。于是,到了明朝初年,他们决定放弃白沙,迁址“巩本”-这是纳西族历史上最关键也是最有意义的一次战略转移,从此开始了纳西族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代。

当元朝统治者被明朝所取代的时候,丽江土司阿得不愿追随梁王元未明初云南统治者负隅顽抗,而是第一个表示归顺。因为他的祖先曾经在这种变革与选择中获益良多,他不能错过这次机遇。

1382年,洪武十五年,明太祖朱元章命博友德.沐英.蓝玉.三员大将率领十万大军进兵云南,歼灭了负隅顽抗的梁王政权。丽江土司阿得赶着精心挑选的127匹丽江马,带着带着许多金银财宝,亲自到南京朝拜皇帝。(他显然知道朝拜皇帝的重要性,但元朝皇帝是自己找上门来,而明朝皇帝远在南京,他只有找个借口去拜见,才能达到政治目的)。果然,刚获得全国政权不久的朱元璋对阿得的忠心表示嘉许。据

>的记载:

阿得.......元未任通安州知州,后复升改丽江宣抚司副使。大明洪武十五年,天兵南下,克服大理等处,得率众首先归附,总兵管将军太子大师颖国公博友德等处奏闻,钦赐以木姓.....十六年奉颖国公扎付,似本俯知府,开设丽江府。

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木得在狮子山麓兴建‘丽江军民府衙署‘,即后来所称之‘木府‘。木氏终于在明朝初年放弃了立足千余年的白沙,正式搬迁到\‘巩之\‘。

关于丽江城的始建时间,应从宋未元初置通安州时算起,这似乎无异议,但不少学者又把帜通安州与木氏与祖先扯在一起,得出木氏祖先创建大研镇的结论。笔者从本文第一章便指出古城起源代经济活动这一点,肯定古城是在原始村落的基础上自然发展起来的,>记载木得洪武十六年‘开设丽江府‘,进一步证明了以上观点。

其实.就连40年代在丽江生活的\‘老外\‘顾彼得也看出了这一点,他说丽江城\‘实际上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村子形成的连合体,每条街都可以村子的名字命名,例如大街是乌伯村,我住的那条大街就叫乌托村‘。

直到今天,丽江城的街港地名仍保留着‘村”.‘寨”的原意,如大石桥附近叫‘阿余灿”,八河叫‘巴坞”,还有‘串堆坞”.‘坞泊”等,都含有村寨之意。

===========>>(/gs/mx.htm)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