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摇头不依,眼神炯炯道,“你听说没?刚才营中来了怪人。”
“什么人?”
“我也不知啊,我们出去看看好不好?”
谢玄皱了皱眉头,“你还在生病。”
她当机立断把谢玄手上的药喝得精光,痛苦吐着舌头,“好苦啊。”
“谁叫你这么着急?”他从衣袖里拿出红枣来,递给她。
“哎,还是相公想得周到。”她卖乖似的把枣子吞了进去,拉住谢玄道,“走,去看怪人去。”
敏敏所说的怪人就是王猛,因为他身穿麻布短衣,径投桓温大营求见。如此随意也就罢了,偏偏还一面扪虱,一面纵谈天下事,讲的滔滔不绝,旁若无人。桓温不是个浅薄之人,他觉着这王猛还有些意思,而且王猛把国家分析得很是透彻,心里暗暗惊讶,脱口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统帅十万精兵仗义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而关中豪杰却无人到我这里来效劳,这是什么缘故呢?”
而王猛却一针见血,直言不讳地回答:“您不远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渡过灞水去把它拿下,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来。”
当敏敏听王猛这么一说,她真的大为惊讶,好有魄力的一针见血,直扎桓温要害。桓温要是恢复关中,只能得个虚名,而地盘却要落在朝廷手上,这样得不尝试。与其消耗实力,失去与朝廷较量的优势,为他人做嫁衣裳,不如留敌自重。王猛暗带机关的话,触及了他的心病。敏敏想,这王猛是有才华,可惜不该如此毫无措施就去触及桓温心中那块石头。
似乎谢玄也是那般认为,他低声道,“桓温的心思可不那么简单。”
果不其然,桓温默然久之,无言以对之时,他的下属薛珍立马唤道,“直接攻破长安确实是个好主意,将军咱就试试……”
桓温眼睛一瞪,“混账,现在战略还未出,你就急于攻心,他日上阵,岂有你这般马虎?”
薛珍被骂得不敢回嘴,可是却忍不住嘀咕,“长安攻下该多好。”
这下桓温更是来气,这样忤逆他不仅让他难堪,还怕自己的心思被别人挖掘,他一气之下,下令道,“把薛珍给我军法处置。竟敢公然指责将军?”
这罪行未免太大了吧,再者薛珍跟了桓温这么久,这样不尽情面,看来是真的把桓温弄得狗急跳墙了。
王猛一听,仅仅就说了几句忤逆的话就军法处置了?他不禁有些胆怯起来,看来和桓温是道不合。他想了想,就立即行礼告辞,说家中还有些急事。
桓温本也无留人之意,摆摆手让他去了。
敏敏和谢玄看着这场闹剧,相视一笑。可是这王猛确实是个人才。他们也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这王猛会成为谢玄的第二对手。
桓温想现在正值深秋,麦子快成熟之时,本想等麦子熟了以后就地筹集军粮,谢玄觉得不妥,就地解决虽然能解一时之需,但要是这场仗是持久战的话,那就只是杯水车薪了。可是桓温却很有自信,这场战能速战速决。桓温分析,现在前秦虽然发展迅速,但是政治方面还分有实力,明争暗斗,哪有那么多功夫打仗?给他们来一记猛药,让他们失了斗志,那么胜利就在望了。虽然桓温分析很有道理,但是谢玄怎么觉得就地筹集军粮不是明智之举。至少给自己断了后路。
而谢玄的想法在第二天就印证了。秦军割尽麦苗,坚壁清野。眼见军中因缺少军粮,士兵身心俱振,士气开始低落,闹的人心惶惶。
在桓温还在焦头烂额想对策之时,秦军又派人给桓温捎来一封信。是符坚所写,上面仅仅几个草草的汉字,“游戏还是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