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西夏明本身的灿烂也深深吸引着各个时代历史学家的目光。从仅有的些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西夏人保卫自己家园所表现出来的坚贞,这种坚贞说明当时西夏明的种发达程度。据了解,在当时西夏的明程度是要远远高于蒙古人的。些资料对西夏城池的描写,也可以映射出西夏当时的经济已是非常繁荣。切的这些只有交给历史学家来不断地考证和充实了。
西夏的灭亡对蒙古人来说扫清了灭金路上的最大障碍,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金国此时的局面岌岌可危,它在这个准超级强国面前已经颤栗不止,似乎只待蒙古军队前去予以接收了。
第六章静看宋金形势亲定攻金战略
金国对于成吉思汗来说就像是永远也抹不平的伤痛,虽然双方在扫平塔塔儿部时为了各自的利益走到了起,但这种合作只是为了当时形势的需要。他们各自心也是心照不宣的,最后兵戎相见的结局也已是不言而喻了。其实,这种兵戎相见的主动权更多的时候是掌握在成吉思汗手的。这位蒸蒸日上的草原新贵是越来越接近可以掌握时局的那类人的特性了。
成吉思汗虽然与金有过合作,但历史的车轮是不允许他们的轨迹最终成为交集的。对成吉思汗来说上有祖先的血海深仇,下有他所面对各路势力的严峻形势。
所以他在等待时机,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同时又随着自己实力的变化把这个过程分成了几个阶段。
自从成吉思汗统大漠称汗后,他的实力就可以与金国抗衡了,不能说达到可以消灭金国的程度,至少金国是不敢对他轻举妄动。
公元1211年秋,成吉思汗分兵两路大举攻金。成吉思汗率领东路军金境,哲别率领先锋军向乌沙堡进攻,占领乌月营(今河北张北县西北)。金军统帅完颜承裕败退。蒙古军长驱直入,进占抚州(今河北张北县)等地。据守野狐岭(今河北张家口市西北)的金军号称40万,但触即溃。在浍河堡(今河北怀安县东),成吉思汗从央突破敌军,全歼金军主力。
接着,蒙古军攻入居庸关,哲别率先锋军攻打都(今北京)。金兵坚守,蒙古军见时法攻陷,于是撤退。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率领西路军,阴山(今大青山)地区。早已降蒙古的汪古部首领为蒙古军作向导,蒙古军顺利地攻下净州(今内蒙古四子王旗城卜子村)、丰州(今呼和浩特白塔)、云内州(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古城)等地,进围西京(今山西大同)。1212年,成吉思汗围攻西京,成吉思汗被箭射伤,蒙古军退回。同年,哲别率蒙古军攻入东京(今辽宁辽阳),大掠后满载而归。
从这些战役的最后结果可以看出成吉思汗在这个阶段对金国的态度还只是试探性的,每次进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金国有个正面的接触,了解金国的虚实程度和金国的反应程度。同时另个意图就是为抢夺大量物资及人力,以扩充自己的实力。对于城池的侵占在这个阶段表现得还不是十分明显。
公元1213年,蒙古军队再次卷土重来,在怀来、缙山今河北延庆,击败金将完颜纲、术虎高琪,乘胜进至居庸关北口。金以重兵守居庸关,布铁蒺藜百余里。成吉思汗留部分兵力守北口,自率大军迂回南下。成吉思汗派遣先锋将领哲别率军北上,与守居庸关北口的蒙古军两面夹击居庸关金军,举夺取居庸关,再次到达都城下。
成吉思汗留部围都,分军三路,深入河北、山西、山东、辽宁等地。河北除都等11城外,全被蒙古军队攻破。次年,各路蒙古军会师都城下,金宣宗被迫纳女、献财物求和。这时已经形成了金迫于蒙的压力而向蒙进行乞讨式的求和了。这在蒙金的历史上是几乎未见的,这种轮回的转换,预示着蒙古部彻底反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