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端察儿的母亲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对他们兄弟们说:“你们5人都是从我肚皮里生出来的,如果个个分散开,就会像支箭那样给任何人折断。要是大家相亲相爱,同心协力,就像合起来的5支箭那样坚牢,谁也折不断你们了。”母亲死后,五兄弟并不和睦。4个哥哥说小弟勃端察儿不喜欢说话,是傻子,不分牲畜给他。小弟弟只得骑了匹秃尾巴生疮的瘦马,沿着斡难河出去打猎为生,甚至拣拾野狼吃过后剩下来的残肉。
但这却养成了勃端察儿狼样的性格。他抢劫别人的牲口,抢漂亮的女人做妻子,俘虏别族的人做奴隶。其实,勃端察儿的这种行为在当时的游牧民族是很普遍的种现象,这也说明了当时他们的风俗,依然是法回避的“弱肉强食”法则。在勃端察儿的孩子有个叫勇士合必赤,为什么说到他呢,就是因为他的曾孙海都是蒙古部落公认的第位汗。更主要的原因是勇士合必赤也是成吉思汗的祖先。
第二章聆听额尔古纳河的讲述
世上所有明和辉煌的帝国,都由条河流孕育而成,不管它多宽、多长,人们把她称为“母亲河”。所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亲河,找到了她就找到了自己的根,找到了温暖与亲切,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就像埃及人崇敬尼罗河、法国人迷恋塞纳河、俄罗斯人钟情于伏尔加河样,我们华民族同样视长江和黄河为我们伟大的母亲。
因此,所有华儿女用最美的语言赞美她,更会不惜切代价的保护她、呵护她。论走到哪里,只要想起长江和黄河就会想起我们伟大的祖国,想起我们伟大的母亲。
同样,在华民族的大家庭里,每个民族也都有着各自的母亲河。“额尔古纳”,这个蒙语意味极浓的词语,自然就是蒙古族神圣母亲河的代名词。“额尔古纳”,在蒙语里是弯弯曲曲的意思,也解释为“呈送”、“奉献”的意思。额尔古纳河在不同的史书对其有着不同的称呼。《旧唐书》称“望建河”,《蒙古秘史》称“额尔古涅河”,《元史》称“也里古纳河”,《明史》称“阿鲁那么连”,清代称“额尔古纳河”。
额尔古纳河被蒙古族奉为母亲河。她发源自大兴安岭西麓。环绕着大兴安岭,由西向北奔腾东流,干流全长970公里,她有多达1851条大小支流,上游支流较少,下游支流较多。大兴安岭西麓的河流基本上都流入额尔古纳河。众多支流汇集如同儿女成群拥于膝下。这些支流纵横交错在大兴安岭西麓和呼伦贝尔草原上,山郁郁葱葱充满生机,草原水草丰美人畜兴旺。额尔古纳河像母亲流淌乳汁养育儿女般为万物生生不息奉上了甘泉。
奔流不息的额尔古纳河以其不舍昼夜的精神和汹涌澎湃的力量孕育了个历史悠久,彪炳千秋的神奇民族。代天骄成吉思汗金戈铁马的生涯便是由这里开始的。由于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威名与神奇美丽的额尔古纳河密切相连,在蒙古人的情感,永远充满着对祖先的追思。夜幕下,人们常常奏着声音深沉浑厚的马头琴,唱起古老而悠长的蒙古牧歌,与遥远历史进行对话。由于额尔古纳河是蒙古人的发源地,因此“额尔古纳”不仅是条河的名字,也是段历史的名字。
史书记载,公元1世纪,拓跋鲜卑的祖先曾在这里长期居留。隋唐时期,成吉思汗部族的先人“蒙兀室韦”最早就是在额尔古纳河流域生息繁衍。这片风水宝地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个民族的幼年。公元9世纪,成吉思汗的祖先孛儿帖赤那率领蒙古部离开额尔古纳河,到今天蒙古境内肯特山带游牧。
但在公元12世纪,铁木真率兵突破了女真人和塔塔儿人修建的金界壕,回到了呼伦贝尔草原。就在额尔古纳河流经的这片水草肥美的呼伦贝尔草原,铁木真和他的蒙古骑兵休养生息、发展壮大。当蒙古族羽翼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