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凭其涉及到两个字,兵变,古往今来史书上最惊心动魄,令君王忌惮的这两个字。
承明殿,梁安帝脸阴沉得可怕,几乎要凝成冰了,压抑着怒火沉沉道,“谁写的?”
下首跪着的皇城司统领,“这篇章并没有署名,也尚未查到是何人所写。”
此赋只是凭空虚构了个前朝的皇帝贪图美夺取儿媳,最后祸国殃民,导致民不聊生造反兵变的故事。但联想到前段时间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的流言,皇城司统领头更低了低,只当自己不懂其的暗喻。
“给朕查下去,三日内朕要有个结果。”
“遵旨。”皇城司统领如蒙恩赦地跪拜后退下,承明殿内死寂的气氛,众宫人也不敢抬头发出半点动静,怕触怒陛下。
于情于理,作为位大权在握的君王,梁安帝都不该为篇捏造妄议皇家的章大动怒火,个握笔的人,扔进大牢处死就是了。但偏偏梁安帝被激怒到了,看着散落在桌上片奏章的那篇章,梁安帝竟生出了丝不安和恐惧。
军哗变,遭遇逼宫被迫赐死妃子,最后失去权力被尊为太上皇幽禁冷宫。
这仿佛在预示着他未来的下场。
赋的皇帝也同样是励精图治,建立贤明伟业,却晚年凄惨,他败在什么问题上,同为君王的梁安帝不可能不在意。
喜好美,耽于享乐,这个恐怕在任何位皇帝看来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对军队皇权失去掌控,才是这位前朝皇帝败亡的原因。正如傅钧猜测的样,兵变二字引起了梁安帝的深深忌惮,自古君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