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李大海问。
“跟百货大楼样的价格,2大杠158,轻便自行车190。”李惜眨眨眼,“我们好好捞回鱼,换两辆自行车的钱不就有了嘛。”
有辆车肯定是尽爸爸骑,买两辆车那他们骑的机会就多了哇。李振强眼睛亮,赞同的点头。
李大海自问带着两个孩子去打鱼是做得的。市里的收购站他是不方便去露脸,但是齐省那边风气和吴省又是样,做事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去齐省卖鱼般没人会问东问西。两个孩子每次在市郊的几条河边和湖边转半上午总能打到四五十斤鱼,有渔船的话捞天半天捞个几百斤也有可能。买自行车就算了,回来交给老婆百把块钱,过年开开心心多好!
李大海再想想,他在齐阳县水产局有熟人,借条渔船也很方便。这个季节齐阳江上打鱼的船多,他撑着齐阳县的船,别的打鱼人也不知道他是吴省人,不会有什么闲话传回吴省,当即拍桌子,“买车的事情以后再讲。打鱼这事做得,反正冬至我也要回去看你们奶奶,李振强你去你妈单位讲声,别的话不要讲,只讲我带你俩去向阳公社看奶奶。明朝天黑才能回来。李惜你赶紧回家,给我们三个人找三身旧衣裳,等我下班我们去马路上拦便车去齐阳,晚饭我们去吃齐阳的长鱼面。”
李振强和李惜分头行事。李大海去钱局长办公室汇报,说他要带孩子回去做冬至看老娘,明天晚上才能回来。
李大海同志调到农业局来几个月,个礼拜天都没有休息过,要去看老娘还要特地来讲声,钱局长看他更顺眼了,说:“天来回太匆忙,多蹲天也没什么的。你顺便就在家门口跟亲戚谈谈搞调研也行呀。”
“我尽量明天回来。”李大海答应着溜的飞快,到家李惜还在整理衣服,他写了个纸条放在曹月英枕头底下,说明他们是去齐阳打鱼了。等李振强回来,爷仨都换上旧罩衫旧棉衣旧鞋子,背上挎包,带上三块塑料布和手电筒,到大马路上拦了辆去齐阳县的卡车。
卡车跑的快,晚上点多就到了齐阳县城。九点多李大海就从水产局借到了条蓄鱼舱很大的大鱼船。这船撑起来是有点慢,但是能装活鱼卖的价钱就高点。
从齐省省会到齐阳县这段新阳江李大海少年时常常来回,对水路十分熟悉。
在船头点上盏煤油灯,借着那点点光亮往水深的地方去,李大海撑船自在的就像是白天走路,遇到同样晚上出来打鱼的大小渔船,回避比对方还要灵活。
渔船这样多,李惜压力很大,她努力的扩散她的精神力,把斤以上的鱼都聚拢在她们这条船的船底。李大海每下去,她就往鱼送少则两三条,多则九条鱼。
李大海每都有收获,大鱼能有十几斤大,小鱼也有两三斤重。他左右撒出去都不晓得累,很快就把蓄鱼舱装满了。
再过几天就是冬至了,齐省和吴省的风俗冬至大过年,冬至既要祭拜先人又要全家团圆吃顿好的。齐省人冬至那天饭桌上定要有盘鱼,所以这两天新阳江上打鱼的船很多,齐阳县城码头上的收购站为了完成收购任务也没有下班,晚上十点多仍然开着大门亮着电灯。
李大海把满载的渔船撑近就有收购站的人跑过来大声吆喝:“全省统收购价两毛三,去哪个收购站都样,社员同志你辛苦,歇歇再跑趟哇,我帮你撑船。”
“那就谢谢了哇。”李大海的齐阳县口音比他的新阳口音还地道,他还像别的渔民那样,摸出来包纸烟,点着了敬人家。
有人帮忙撑船,李大海就叫李振强跟他起在收购站门口的椅子上躺倒歇会,就是李惜跟着人家去看称,算钱帐,收钱。
别人撒五次能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