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嬷嬷站在堂屋前目送他,看不到人了,摇摇头,心情复杂地去梅阁回话。
唐瑜还在床上躺着,背对柳嬷嬷低低问道:“东西买了吗?”
柳嬷嬷瞅瞅门口,弯腰凑到床帏前,看着小姑娘模糊的身影道:“买了,睡觉前在姑娘脸上脖子上涂几处,明早那里就会冒出疹子来。不用多涂,般疹子都是慢慢发出来,长几颗就够姑娘搬去庄子上住了,到了庄子上喝副汤药,睡晚就消。”
唐瑜苦作乐,轻笑道:“竟然还有这种药,难道想装病起疹子的人还不少?”
柳嬷嬷凑趣道:“可不是,别的不说,就说朝廷选秀,有人巴不得多生几个女儿送进宫拼运气,也有心疼女儿的想方设法逃避选秀,这时候就用上这样的方子了。”
唐瑜笑置之,晚上临睡前,柳嬷嬷拿了药粉来,兑点水搅成浆糊状,稍微有点黏。
“姑娘坐好,你说点哪,我就点哪。”东西准备好了,柳嬷嬷递给唐瑜面镜子,她手粘了药膏,认真地道。
唐瑜看着镜子里自己白皙莹润的脸颊,想象上面长了疹子的情形,忽然想到事,轻声问柳嬷嬷:“如果我不喝解药,这疹子会自己好吗?要养几天?会不会留疤?”
她水盈盈的美眸好奇地盯着柳嬷嬷,柳嬷嬷却在小姑娘眼里看到丝隐秘的狡猾。平白故留疹子做什么?肯定是想恶心那位仗势欺人的摄政王呗。
到底才十五,还有点孩子心性。
“姑娘,那位可不是好糊弄的主。”柳嬷嬷委婉地提醒她。
说完就见小姑娘目光黯淡下来,镜子也不照了,叫她随便点。
柳嬷嬷失笑,盯着唐瑜看了会儿,在她额头、脸侧点了几下,然后是脖子。
唐瑜呆呆的,像个木头人。
“姑娘记住,晚上或明早脸上痒痒,您可千万别挠,破了就留疤了,变成麻子,辈子都消不掉。”涂完了,柳嬷嬷边收拾东西边语重心长地嘱咐道。
唐瑜嗯了声,就是为了不得罪宋钦,她也得管住自己的手。
第26章
“姑娘,纱帽做好了。”
蕙兰手巧,早上发现姑娘脸上起了疹子,立即着手做了顶纱帽,垂下来的白纱用了两层,上面绣了小朵的碎花,免得白透亮,叫旁人瞧见姑娘脸上的疹子。
“我瞧瞧。”唐氏就在侄女床边守着,接过纱帽转转,挺漂亮的,便笑着递给背对她们躺在床里郁郁寡欢的侄女,柔声哄道:“瑜儿别不高兴了,郎说了没有大碍,等疹子都发出来了就好了,只要你别挠,回头还是漂漂亮亮的脸蛋,对不对?”
“姑母说的轻巧,我都没法见人了。”唐瑜攥攥被褥,声音委屈。
唐氏将纱帽举到侄女跟前晃了晃,“怎么没法见人了?戴上这个,谁看得见你?”
长辈话语温柔,像哄撒娇耍气的女儿,唐瑜觉得装得差不多了,慢慢坐了起来,刚要接过纱帽,唐氏替她理理头发,亲手替她戴上了,“瑜儿别怕,姑母十二岁时还起过次痘呢,比你严重多了,熬过去就好了。”
唐瑜嗯了声。
外间再次传来容氏的声音,说带了膏药来,唐氏看看被白纱遮掩了神情的侄女,柔声让她先歇着,她站了起来,转身,脸上温柔不复,眉头紧皱。姑娘家脸上起疹子,与性命关,却极容易招人笑话,被有心人传出几句流言蜚语,什么麻子、毁容之类的,甚至会影响将来的婚嫁。侄女是她的准儿媳,唐氏不用担心侄女的姻缘受影响,但容氏这种明显是来瞧笑话的,她也不会让容氏得逞。
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