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第3章 杂蕴第一中世第一法纳息第一之一(4/6)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亦说根所依。彼此二经根声不异。一谓根体。一谓所依。非所极成。是自妄执。故定应许信等五根亦通有漏。问若通有漏。彼所引经当云何释。答信等五根实通有漏。彼经一向说无漏者。所以者何。依无漏根建立圣者有差别故。有说。彼经唯说圣道。所以者何。圣者差别依圣道说非世俗故。问彼经又说。若全无此信等五根。我说彼住外异生品。复云何通。答断善根者名外异生。谓诸异生总有二种。一内二外。不断善根。说名为内。断善根者。说名为外。彼经意说。若全无此信等五根。我说名为断善根者。故所引经于我无失。或说。此是经部所说。谓经部师。亦为遮遣分别论者。如前所执故作是言。世第一法五根为性。非唯尔所。

有说。此是犊子部宗。彼部师执世第一法信等五根以为自性。唯此五根是自性善。余杂此故。亦得善名。由此五根建立一切贤圣差别不由余根。如契经说。若有五根增上猛利。平等圆满多修习故成俱解脱。从此减下成慧解脱。次复减下成身证。次复减下成见至。次复减下成信解。次复减下成随法行。次复减下成随信行。问今此论宗与犊子部。何相关预而叙彼说答为令疑者得决定故。谓彼与此所立义宗。虽多分同而有少异。谓彼部执世第一法唯以信等五根为性。诸异生性一向染污。谓欲界系。见苦所断。十种随眠为自性故。随眠体是不相应行。涅槃有三种。谓学无学非学无学。立阿素洛为第六趣补特伽罗。体是实有。彼如是等若六若七与此不同。余多相似勿有疑。彼与此皆同故。叙彼宗遮显有异。今应问彼。若唯五根是自性善。所余善法自性是何。若谓彼是不善无记杂五根故亦名善者。如是五根与彼相杂。何故不名不善无记。然信等五与所余法。同一所依。同一行相。同一所缘。一起一住。一灭一果同一等流。同一异熟。而言五根是自性善。余相杂故假立善名。但顺妄情不应正理。勿有此过。故应说言世第一法根非根性。

尊者法救作如是言。诸心心所是思差别。故世第一法以思为自性。尊者觉天作如是说。诸心心所体即是心。故世第一法以心为自性。彼二尊者作如是言。信等思心前后各异无一并用。信等五根为等无间。入见道者。约容有义故作是言。信等五根能入见道。谓或有用信思信心为等无间入于见道。乃至或用慧思慧心为等无间入于见道若尔应用不相应法为等无间入于见道。彼作是言。许亦何失。如仁宗说心体前后。虽不相应而有所缘能为无间入于见道。我宗亦尔。信等思心虽复自体无相应义。而有所缘。能为无间入于见道。斯有何失。有大过失。所以者何。若信思心为等无间入见道者。既无精进及念定慧。应有懈怠忘念散乱恶慧能入见道。如是乃至若慧思心为等无间入见道者。既无有信精进念定。应有不信懈怠忘念散乱能入见道。如是岂不成大过失。

为遮如是种种异执故复说言。于此义中若心心所法。为等无间入正性离生。是谓世第一法。于此义中者。谓于此不颠倒。此宗此论。此蕴此纳息此品类。此顺契经。我及诸余。同梵行者。所许义中如是。尊者迦多衍尼子。欲显自宗世第一法以根非根相应俱有心心所法为其自性。

问世第一法。与苦法智忍为等无间缘名入见道。为此灭已方名为入。为此住位即名入耶。若此灭已方名入者。何故此中不言已入。若此住位即名入者。异生圣者应成杂乱。有作是言。灭已名入。问若尔此文应说已入。尔时见道名已生故。答应言已入而说入者。此于究竟说加行声。如今来声说已来事。如世间说。大王今者从何处来。彼虽已来而说今来。此亦如是。又如已断而说今断。如契经说断乐断苦。乃至广说。离欲染时。苦根已断。今离第三静虑。染乐根断时。乃说为断。岂非已断而说今断。又如已解脱而说今解脱。如契经说。心解脱欲漏有漏无明漏。离欲染时心于欲漏已得解脱。今离非想非非想处染。心于有漏-->>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合租夫妻交换生活 绝品好色小姨 美女换偶第一部 公公与儿媳小说 风骚丈母娘 美女换偶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