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集团军指挥官的回答也很简单,即在C集团军与B集团军的进攻没有停止,仍然牵制着东北军大批主力部队的情况下,E集团军能够在占领天津主城区之后顶住反击,并且有能力发动新的进攻。
这不是在吹牛,因为E集团军并不缺乏作战物资。
在大张庄遭到袭击之后,E集团军的指挥官就命令后勤部队将囤积在军粮城与华明镇的物资运入市区,交给前线作战部队。因为在北京会战期间,美日联军并没有降低E集团军的后勤保障力度,而且帕特里奇也希望天津能够成为攻打北京的出发地,所以当时E集团军手里至少还有足够坚持个月的作战物资。
对美军来说,物资就是切。
得到这答复之后,帕特里奇算是吃了颗定心丸。
在他看来,这也正是消灭东北军反击力量的最佳时机。如果能够用E集团军将东北军的反击部队牵制在天津,美日联军就能获得调整部署的时间,并且在天津城外打场漂亮的翻身仗。
只不过,帕特里奇必需解决个问题,那就是凑齐足够的反击部队。
要知道,在A集团军与D集团军相继覆灭,C集团军与B集团军又分身乏术、连扩大作战范围都很吃力的情况下,凑出支具有足够规模的部队,绝对不是件容易事,哪怕是调动二线部队,也很困难。
问题是,这次,帕特里奇仍然错误判断了东北军的反击意图。
以当时的情况,罗耀武的胃口再大,也绝不可能让仅有的点反击部队杀入天津,与美日联军打城市战。廊坊的战斗已经说明,只要美日联军在城市里站稳脚跟,而且有足够的药物资,以步兵为主的东北军就很难翻盘。
要想围歼E集团军,最好的法子不是攻打天津,而是直接包围天津。
问题就在这里,天津比廊坊大十多倍,以东北军的兵力,包围天津主城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知道,在廊坊,为了包围两万多美日联军,东北军出动了两个主力集团军与三个新编集团军,也只是勉强做到。在天津这边,发起反击的东北军总共也就只有十多万主力作战部队,加上民兵与武装平民,顶满天也就三十多万人马,而天津主城区内,E集团军至少还有十来万官兵,而且不存在缺乏药物资的问题。真要硬拼,这场仗肯定比廊坊那边艰难百倍以上,搞不好还会被美日联军反扑。
也就是说,包围天津根本办不到。
不能包围,就只能在别的地方想法子,比如切断美日联军的后勤补给线,围困E集团军,达到与包围样的效果。
这也正是罗耀武的根本意图。
虽然在很多时候,围困敌人比包围敌人更加麻烦,毕竟这要扩大包围圈,要在更加宽广的战场上作战。只是在天津这边,问题没有这么复杂。要想围困E集团军,只需要做好件事情,那就是攻占天津东面的宁河县。
可以说,宁河就是天津战场上美日联军的死穴。
从唐山到天津,有多条公路线,但是最主要的国道只有两条,是北面到达蓟县的零二国道,二是南面到达宁河的二国道。除此之外,全是通行能力不太理想的省道。正是如此,美日联军在进军天津、并且以天津为跳板攻打北京的时候,才会把主要兵力集在南北两端,分别沿着这两条国道挺进。
蓟县那边,在C集团军不敢贸然挺进的情况下,东北军已经稳住了战线。
关键就在宁河,只要拿下宁河,就能切断E集团军的后勤补给线,把这支拥有十万官兵的大军困在天津。
虽然东北军的反击部队到宁河还有几十公里的路要走,但是对东北军来说,攻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