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两是主力师集体投降,连陈必时都没有想到,而当时在后方指挥的刘诚志更是觉得难以置信。只不过,到这个时候,就连陈必时都认为,没有需要在打下去了。通过两场已经取得胜利的歼灭战、以及场即将取胜的歼灭战,东北军口气吃掉了近二十万美军,已经扭转了北方战场上的局面。此时,保住胜利才是最关键的,如果急功近利,犯下错误,让美日联军获得翻盘的机会,那就亏大了。
问题是,罗耀武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仍然有机会继续扩大战果
第七十章 再接再厉
第七十章再接再厉
在扩大反击规模的问题上,刘诚志坚决反对,认为已经取得的胜利已经足以让美国当局做出撤兵决定,而且北京受到的威胁已经大大降低,没有需要继续冒险,毕竟东北军已经激战数月,各参战部队都已疲惫不堪,是时候让部队停下来休息了。
问题是,罗耀武的态度更加坚决,认为这正是将胜利最大化的关键时刻。
这个时候,陈必时的态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虽然从主观上讲,陈必时也认为,在反击目的已经达到的情况下,应该稳求胜,而不是险求胜,没有需要再走冒险路线,但是理智告诉他,在这场反击战,罗耀武做出的每个决策都是正确的,没有犯任何错误。即便从天津会战算起,罗耀武的所有战术与战役决策都被证明是正确的,不然东北军也法取得战略上的重大胜利。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反对罗耀武的决定呢?
万幸的是,刘诚志并不是个权力**非常重的统帅,而且从开始,他就很少干预罗耀武与陈必时的前线指挥工作,所以在陈必时表明态度,认为值得试下之后,他也就没再反对罗耀武的战术决策。
只是在扩大方向上,罗耀武与陈必时仍然存在分歧。
以当时的情况,陈必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巩固北京的战略安全,因此认为应该集兵力打击美日联军的C集团军,解除蓟县与香河受到的威胁,如果能够借此歼灭部分美军,那就再好不过了。
显然,陈必时仍然是从稳重出发。
果真如此的话,东北军在蓟县与香河的反击行动,最多只能做到击溃C集团军,很难找到围歼美日联军的机会。从打击美日联军的作战能力,特别是美国的战斗意志来看,意义并不突出。
再说了,A集团军与D集团军相继被击溃之后,C集团军在蓟县与香河的进攻行动已经失去意义。就算帕特里奇还没有对部署做出调整,C集团军也很有可能在东北军组织起反击行动之前收缩防线,主动退回唐山。
如此来,反击行动最多就是把战线往东推进几十公里。
更重要的是,从武清到蓟县与香河都有数十公里,而东北军仍然严重缺乏主战装备,战场机动能力并不突出,加上美日联军的空打击并没减弱,大范围调动部队,不但需要不少时间,还难以包管战役的突然性,也就很难达到反击目的。
用罗耀武的话来说,如果东北军暴露了反击C集团军的战术意图,只要帕特里奇还有点斗志,就会利用这个机会,在蓟县与香河打场反攻战,干掉东北军的反击部队,并且保住进军北京的筹码。
真要打成这个样子,东北军的反击不但没有意义,还将因此而丧失主动权。
不管怎么说,陈必时是个讲道理的人。
在罗耀武拿出这些理由之后,他也不得不承认,反击C集团军确实不太现实。
毫疑问,反击B集团军更不现实,而且B集团军所在的北方战线并不是主战场,还难以让大部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