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主动退却,让罗耀武与陈必时都很是意外。
不管怎么说,日军不经打,但是不表示日军怕死。在之前的战斗,日军很少表现出怕死的样子。
这个时候,罗耀武没再听取陈必时的建议,而是命令第二十七集团军与第十五集团军的摩步师立即调整部署,回过头来,向零五国道运动,即绕到美军救援部队后方,准备参与围歼D集团军的战斗。
再歼灭五万日军,非是在日军阵亡数字上加个零头,意义不是很大。
如果能够干掉D集团军,就能将美军在这场反击战的伤亡增加倍,让美军在这场战争的伤亡数字超过三十万,沉重打击美国的战争决心。
对于罗耀武的决策,陈必时也没有反对。
在解除了武清受到的威胁之后,第十六集团军终于可以喘口气了,而且时之间,美日联军难以对武清构成威胁,也就能够将协助第十六集团军作战的新编集团军抽调出来,增强围歼D集团军的兵力,加上已经投入的第二十七集团军与三个新编集团军,东北军能够集二十万主力部队,而美军D集团军总共也就只有七万多人。
可以说,只要不犯严重错误,歼灭D集团军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歼灭了D集团军,就能确保吃掉廊坊的美日联军,再次扩大战果,彻底消除美日联军对北京的威胁,从根本上确保取得北京捍卫战的最终胜利。
事实上,即便依照陈必时的作战规划,在击溃武清这边的日军后,都应该调整部署,集兵力围歼D集团军。既然五万日军不战自退,东北军就没有需要浪费时间与兵力,应该把重点转向美军。
到这个时候,帕特里奇也不得不相信,他做出的所有努力都没有实际意义。
十日上午,帕特里奇就让D集团军停止前进,并且要求前线指挥官至少在后面留下个主力师,守住撤退通道。虽然当时帕特里奇还抱有线希望,即十万日军能够拖住东北军的反击部队,为美军争取到时间,但是到了十日薄暮,随着五万日军溃散,帕特里奇不得不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对他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将D集团军救出来
第七十七章 尽粮绝
第七十七章尽粮绝
十日午夜,第二十七集团军与美军D集团军在武清西面的零五国道上遭遇。
必需承认,帕特里奇及时调整部署,为美军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如果不是提前留下了个主力师,加上留在后方的两个国民警卫队师,恐怕在东北军的反击部队杀到后,D集团军将与之前的A集团军样,被迅速击溃。甚至可以说,D集团军的遭遇比A集团军还要悲凉,因为东北军是从后方杀来的,而不是从正面发起反击。
可惜的是,这并没改变美军的艰难处境。
面对东北军的反击部队,美军官兵第次发现,M1A2的百二十毫米坦克炮很难在正常交战距离上打穿M1A3的正面装甲
要知道,当时D集团军的整编工作最不彻底,不但没有像C集团军那样得到加强,也没有像A集团军那样获得全新的主战装备,主战坦克仍然以M1A2为主,只有个师装备了M1A3,而这个师现在还在廊坊与东北军苦战呢。
这不是说M1A3的防护有多出,而是M1A2的主炮威力本来就不行。
在与**队的99C交战时,M1A2就暴露出了主炮威力不够的问题,很多时候,必需将交战距离拉近到千五百米,才能打穿99C炮塔的正面装甲。相对而言,M1A3的防护性能比99C还要稍微好点,毕竟重了十多吨,而且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