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空战来说,预警机靠前部署与靠后部署的影响还不是很明显。

  不管怎么说,E-3对J-10与J-11这些不具备隐身能力的战斗机的最大探测距离超过了六百公里,跟踪距离也在四百五十公里以上,能够为己方战斗机提供足够的预警时间。而在对付J-20这样的战斗机时,E-3的探测距离不会超过百公里,跟踪距离更是只有六十公里左右,必需依靠F-22A提供的直接掩护,因此靠前与靠后,基本上没有区别。

  可是对地面部队来说,E-8的部署方式就有很大的影响了。

  即便在己方战线后方三百公里处活动,E-8对东北军的探测范围缩小到了五十公里,能为地面部队提供的支持非常有限。如果将部署距离再往后挪五十公里,E-8就只能监视美日联军的阵地,也就只能在东北军发起反击之后才能提供战术信息。这样来,E-8几乎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这种信息上的滞后性,产生的影响是法估量的。

  拿廊坊反击战来说,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杀出来的时候,美军的E-8还在四百多公里之外,根本法为空降部队提供情报支援,而当时首先发现东北军反击部队的还是美军的侦察机。第二十七集团军杀出来的时候,美军的E-8仍然在三百多公里外,仍然没有能够及时发现东北军的反击部队,而且美军也没有向该地区派遣侦察机,所以A集团军在没有接到任何警告的情况遭到了突然袭击。即便到了十日午,当第二十七集团军向零三国到机动的时候,美军也没能及时发现,因此并不知道东北军已经转移了反击部队,把矛头对准了武清的日军。

  从这些实战战例就看得出来,如果美军仍然掌握着绝对制空权,仍然借此拥有明显的信息与情报优势,东北军的反击就打不起来,也就不可能举打掉廊坊机场,更不可能歼灭美日联军的A集团军。

  这些影响,都与国空军的J-20有直接关系。

  虽然在空战场上,国空军仍然处于劣势,而且较为明显,特别是在北京战役的前两天过后,国空军的制空作战能力明显降低,但是只要国空军的J-20还在起飞作战,美军就别想获得绝对制空权,也就别想肆忌惮的将各种空信息平台放到前线上来,自然难以掌握制信息权。

  事实上,早在年多前,帕特里奇等美军高级将领就预见到了这局面。

  美军也针对这情况,着手开发新代预警机。可惜的是,研制新预警机的难度绝对不比开发种第四代战斗机小多少。当时,美国还设法从以列获取了大型相控阵雷达的相关技术。只不过,美国此举的目的是要了解国空军的大型预警机,因为国空军大型预警机上采用的相控阵雷达与以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在自行开发的预警机上,美国没有采用以列的技术。

  可以说,在拥有了能够探测到J-20的大型预警机之前,美军很难扭转战场局面。

  从时间上看,美国的新代大型预警机能在二零五年底首飞,在二零七年完成研制工作,在二零年底或者二零九年初投入使用就非常不错了。

  显然,美军在战场上肯定坚持不到二零年底。

  不管怎么说,在国空军的支持下,东北军迎来了自开战以来最好的局面,而且也是两年多来,第次有可能逆转战局的战略契机。

  只不过,要想在战略上取胜,东北军还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在二月十日,东北军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战役迂回,做好围歼武清外围十万日军的战斗准备。

  对此,美日联军还所知。

  美军把精力全都放到了廊坊,正在想方设法-->>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