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日白天与日白天的战斗,东北军就损失了将近半的坦克。
造成这损失的,就是美军的主战坦克。这些坦克大多隐蔽在建筑物内,等到东北军的进攻部队靠近之后,才在极短的距离内开火,使得东北军的装甲部队很难掌握主动权。如果不出动装甲部队,仅仅依靠步兵,连靠近美军防线的机会都不大。
可以说,东北军进攻乏力的问题,在这里暴露得淋漓尽致。
这也可以理解,当时东北军根本没有制空权,在进攻的时候,还得顾忌头顶上的美军战斗机。即便在包围了美日联军之后,罗耀武把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的炮兵部队全都派了上去,而且规模不小,可是在美军的空威胁下,东北军的炮兵部队只能尽可能的分散作战,从而限制了炮兵的发挥。
总的来说,东北军在廊坊的歼灭战打得非常吃力。
很多时候,就是靠人数去压,与美日联军拼伤亡。
在战斗,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也采用了些新战法,比如在夜间派出两到三名侦察兵组成的狙击小组,隐蔽靠近到美军战线,专门射杀美军的战地指挥官,并且在白天的战斗,重点打击美军的机枪手。这战术起到了些作用,但是不突出,而且狙击小组在暴露了位置之后,肯定会遭到美军的火力压制,甚至会遭到轰炸,战斗伤亡大到难以承受。在七日夜间派出去的二十四个狙击小组,只有十个在次日午返回,其余十三个狙击小组的侦察兵全部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