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两个主力集团军说不上出动,只是依照计划在战场上展开,进攻阵地。
与东北军样,美日联军A集团军在接到进攻命令之后,也首先在唐山西面展开。
这也可以理解,从唐山到天津,也就几十公里而已,装甲集群个冲击就过去了。因为战场过于狭窄,没有太大的纵深,所以交战双方都先展开,再发起冲击,而不像通常情况下那样,先集兵力突击,再展开扩大突破口。
事实上,在天津东面,因为地势过于平坦,所以东北军没有设置明显的战略防线。
只不过,到了这个时候,战斗打得最激烈的地点仍然是遵化。
在增强了三个主力师团之后,美日联军B集团军在遵化的进攻近乎疯狂。
当时,帕特里奇给指挥B集团军作战的日军将领下达的命令很直接,那就是比在二十日天亮之前突破第四十集团军的防线,攻入遵化县城。
虽然帕特里奇已经降低了战役要求,在此之前是要B集团军占领遵化,击溃第四十集团军,但是对B集团军来说,这仍然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要知道,第四十集团军的防御部署比战前估计的坚固得多,B集团军花了两天多都没能打开突破口,反而在进攻损失了不少兵力,要想在接下来的十多个小时内取得重大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除于保存美军战斗力,以及为接下来的战斗着想,帕特里奇并没有让美军在遵化发挥多少作用,主要作战任务均由日军承担。受此影响,在帕特里奇给前线指挥官下了死命令之后,引起了日军官兵的严重不满,甚至有部分日军高级军官认为,帕特里奇在借此打击日军。
问题是,帕特里奇才是联军最高司令官。
再说了,攻打遵化只是场意义有限的次要战斗,如果日军连这样的战斗都打不好,还有什么好指望的呢?
天黑之后,日军的进攻变得更加疯狂。
因为在前两天的战斗损失了太多的装甲力量,美军又主要部署在侧翼,提防第四十集团军发起反击,所以在正面进攻,日军不得不用增强兵力的方式来增强攻击力,而徒步进攻的日军步兵甚至上好了刺刀。
问题是,第四十集团军并没有拼刺刀的传统。
当然,这不是说第四十集团军害怕拼刺刀。从东北战场上下来的东北军将士,几乎每人都准备了把大砍刀,而且都是用炮钢打造的,非常锋利,砍劈的威力非常惊人,但是在有机枪可用,而且子不成问题的情况下,呆子才会与日军拼刺刀。
事实上,现在的日军,也早就没有了拼刺刀的传统。
用步兵攻打设置完善的防御阵地,几乎等于让步兵去送死。即便日军集结起了较为可观的装甲力量,为步兵提供了掩护与支援,但是在第四十集团军的纵深防御阵地面前,日军的进攻根本没有多少威力。
更要命的是,这个时候,美军的空力量正在南面支援A集团军,根本不可能为日军提供多少支持,而日军的空力量又非常有限,没有像A-10C那种适合为地面部队提供近距离空支援的攻击机,也就难以发挥作用。
实战证明,A-10仍然是最为有效的战场支援飞机。
虽然这种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服役的攻击机已经非常老旧了,但是在执行战场支援任务的时候,其厚实的装甲,还有几乎坚不摧的七管三十五毫米航炮,仍然具有非常突出的实战价值。在这场战争,美军不但将所有A-10升级为C型,而且还让国内的生产厂商重新启动生产线,订购了上千架这种攻击机。
与之相比,更加先进的F-35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