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美军的先进探测手段,在国战场上受到了最为严峻的考验。

  受此影响,在北方战场上,美军的基本战术就是对发现的所有目标全部摧毁,不去甄别真假。

  到了南方战场上,美军也继续奉行这战术。

  这下,问题出来了。

  南京市区有十多万个目标,全部摧毁的话,那得使用多少药?

  要知道,打击防御工事,主要得用制导武器,而且最好是在制导炸与空射导,只有在美军攻入城区之后,直射火力才派得上用场。在这个战场上,要想让炮兵发挥威力,也得使用制导炮,而且炮的威力过下,对付深埋在地下的防御工事很吃力,远远法取代炸与导。

  即便使用制导炸,美军也会背上极为沉重的负担。

  比如,用F-35A来执行轰炸任务,并且不考虑隐身需求,让战斗机在五千五百米,也就是小口径高射炮与便携式防空导的最大射高以上投,因此可以使用外部挂架,架战斗机也只能携带十二枚能够钻地米以上,也就是能够对东南军地下工事构成威胁的五百磅级激光制导炸。即便依照百分之百的命率计算,也需要出动近万架次的战斗机,才能摧毁全部目标。部署在东南战场上的F-35A的数量不到五百架,依照每天出动两次,也需要十天才能完成轰炸任务。

  事实上,这只是理论计算,实战情况肯定糟糕得多。

  因为**队在市区内部署了不少野战防空系统,所以F-35A执行轰炸任务的时候主要还是使用舱,不敢使用外部挂架,因此每次最多只能携带四枚五百磅级的制导炸。如果为了提高F-35A的生存率,即在防空导的射程外投,再用人机提供引导,就得使用配备了滑翔翼的制导炸,而F-35A最多只能在内部舱里携带两枚这样的炸。考虑到战斗机的正常维护,还有作战损失。如果由五百架F-35A来打击南京市区内的地下防御工事,至少需要三个月才能完成全部轰炸任务。

  当然,美军能够出动的,显然不止是F-35A,但是能到南京市区执行轰炸任务的,除了F-35A之外,就只有F-第三代战斗机,别说去南京市区上空,甚至不敢靠近南京市区。

  更重要的是,到这个时候,美军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绝对制空权了。

  在东南军发起战略反击的时候,国空军就调整了作战部署,增强了在南方战场上的兵力投入。正是如此,南方战场上的**队才敢大举出击,在芜湖与铜陵方向上取得重大胜利。同样的,在美台联军发起进攻之后,如果没有足够的空掩护,陈必时也不敢让绕道撤回市区的主力部队驰援句容市。

  虽然在绝大部分时候,美军的空优势仍然非常明显,但是在某些时候,国空军造成的不仅仅是麻烦。

  在月十日,也就是帕特里奇做出攻打南京的战略决策的当天,国空军就在上海方向上发起了次大规模进攻行动,首先出动大批第三代战斗机,将美军的防空战斗机吸引到了太湖方向上,随后由J-20机群突击了上海港,轰炸了停泊在黄浦江上的美军船只,取得了炸沉十艘、炸毁艘的重大战果,并且让美军损失了数十万吨作战物资。

  撤出战斗的时候,J-20机群还利用美军防空指挥混乱的机会,偷袭了在杭州湾巡逻的美军预警机。

  虽然偷袭行动并不顺利,当时美军已经吸取了北方战场上的经验教训,将预警机的护航力量增强了倍,并且让掩护预警机的战斗机启动火控雷达,监视周围空域。结果就是,J-20在偷袭预警机的时候,首先与F-22A遭遇,空战,至少有六架J-20被击落,F-22A则只被击落了两架,而美军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