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证据证明,管元山在军事后勤上做了手脚,故意压下了补充给东北军的主战装备,但是有理由相信,管元山确实想这么做,想通过这个法子打压罗耀武,让罗耀武失去发言的资本。

  比如,在东北军急需补充的时候,大批运送到北京的作战装备被第三十集团军与第二十七集团军截留下来。要知道,在阜锦会战之前,华北地区没有受到严重威胁,根本没有需要刻意加强首都卫戍部队。

  事实上,管元山与罗耀武本来就水火不容,因此他有打压东北军的动机。

  不管怎么说,在守卫北京的问题上,管元山是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在并不指望能够守住北京的情况下,管元山自然不会与刘诚志争权,反而会利用这个问题,把责任全都推到刘诚志身上,借此打垮刘诚志。

  别忘了,在狄劭康之后,刘诚志成为了管元山最大的障碍。

  问题是,谁也不能包管东北军定守不住北京。

  事实上,到了七月下旬,美日联军还没有发起地面进攻,而**队的战斗力却在逐日递增,东北军守住北京的希望也越来越大。甚至可以说,就算管元山掌权之后,继续刻意打压东北军,也法阻止东北军死守北京。

  受此影响,管元山自然得多考虑点。

  如果东北军守住了北京,刘诚志与罗耀武疑将成为最大的获益者。特别是罗耀武,到时候获得了“民族英雄”的光环,恐怕谁也不敢动他。

  这里就看得出来,管元山在这个时候派个全权代表的重要性了。

  只要有这个代表在,那么东北军在北京打了胜仗,管元山就能从获取好处,甚至能够让他人相信,他才是捍卫北京的最大功臣。

  达到这个目的之后,刘诚志与罗耀武的影响力定大大降低。

  也就是说,不管北京捍卫战的结果如何,管元山都能从获得好处,而关键点就是他派往北京的全权代表。

  如果说刘诚志与罗耀武不明白其的玄奥,显然没有人相信。

  收到管元山派遣全权代表到北京督战的消息后,刘诚志就知道,这个直很有野心的高层领导终于在没有了束缚之后开始行动了。

  不得不承认,在央呆了二十多年,让刘诚志成为了个老好人。

  事实上,这也是绝大部分高级将领回到央,参与政治决策之后的定结果。毕竟军事将领表现出过于明显的政治野心,会对所有领导人产生影响,结果绝对不会好到哪里去。从明哲保身出发,刘诚志再有野心,也得有所收敛。也许前几年不会有多大影响,可是二十多年下来,不对他的性格产生影响才是怪事。

  与刘诚志相比,罗耀武绝对是锋芒毕露。

  虽然受出身影响,罗耀武从小就生活在斗争的环境,但是常年呆在部队里面,而且长期在基层工作,让罗耀武更有野性。当然,指挥部队作战年多,更加激发起了罗耀武的本能,让他成为了个彻头彻尾的军事统帅。

  二十三日晚上,在刘诚志招待管元山全权代表的时候,罗耀武就大发脾气,搞得气氛非常紧张。

  吃过晚饭后,刘诚志让警卫员把罗耀武留了下来。

  亲自送走管元山的全权代表之后,刘诚志才单独见了罗耀武。

  “刘总,我知道不应该发火,但是你也看到了,那家伙是个什么德行。”

  刘诚志苦笑了下,说道:“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

  听到这话,罗耀武就低下了头。他知道,在晚宴上发火,只是解时之气,结果却拖累了刘诚志。

  “我知道你-->>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