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兑现承诺
第六章兑现承诺
经过罗耀武的努力,游击队首先兑现了承诺。
从六月十九日开始,东北地区的敌后游击队就全面出击,不但扩大了袭击范围,还增强了袭击行动,甚至主动招惹了龟缩在营地里的美日联军。
仅在十九日夜间,东北地区就爆发了数十场战斗。
虽然在绝大部分时候,游击队都没有占到廉价,但是频繁的袭击,仍然对美日联军的后勤保障工作,甚至对美日联军的部署产生了巨大影响。
单纯从军事角度看,游击队在敌后战场上收获的战果早就大不如前。
这主要是美日联军采取了很多专门针对游击队的战术。
比如在捍卫后勤补给线的时候,美日联军除了增强地面护送力量之外,还在所有主要交通干线上每隔三十千米就设置处军事据点,部署个营的步兵,在某些重要地区,还会加强个炮兵连与个装甲连。更重要的是,赤山会战之后,美日联军调整了部署,后勤补给线大大缩短,因此可以出动直升机掩护运输车队,甚至在需要的时候出动机动部队,控制沿途的主要制高点。
毫疑问,这些针对游击队的战术,都是美日联军在战场上总结出来的。
比如在赤山会战初期,美日联军挺进承德,就在山区里与游击队激战,总结了大量专门用来对付游击队的战术,而且这些战术都经受住了战火考验。
问题是,游击队扎根在民众之,没有任何种战术能够真正消除游击队的威胁。
说得直接点,游击队的存在,本身就对美日联军的后勤保障构成了威胁。虽然在增强了护卫力量之后,美日联军在后勤补给线上损失的物资大大减少,但是在游击队的威胁确实存在的情况下,美日联军的后勤保障效率大大降低。比如在六月二十日,从锦州运到唐山的作战物资就比以往减少了半。
游击战的另外个意义,就是让美日联军疲于奔命。
虽然守卫后勤保障线的主要是日军,特别是日军二线师团,但是在些关键地区,特别是在靠近游击队实际控制区的路段上,仍然得部署美日联军的主力部队。因为日军主力师团在赤山会战损失惨重,而且缺乏实战经验,更缺乏与游击队作战的战术技巧,所以在这些重要地点,主要部署的是美军的主力师。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在六月十九日之前,帕特里奇就把第七步兵师撤了下来,分散部署在从锦州到唐山与承德的交通线上。为了增强第七步兵师的战术机动能力,帕特里奇还从第零空突击师抽调了个航空旅。
随着游击队扩大袭击范围与袭击规模,帕特里奇不得不继续在后方增强兵力。
比如在六月二十二日,帕特里奇就让到达锦州的第二骑兵师参加了护送运输车队的作战行动。虽然此举的主要目的在于锻炼这支刚刚完成重建工作的主力部队,让那些还没有上过战场的美国大兵知道战争是个什么样子,但是这肯定增加了美军的战争负担,也大大消耗了美日联军的作战物资。
别的不说,第二骑兵师在执行护卫任务的时候,每天就要少掉上万吨燃油。
由此可见,游击队确实是牵制美日联军的重要力量。
当然,这仅仅是个开始。
六月二十三日,沈阳周边地区的六个游击区的九支游击队展开联合行动,偷袭了位于沈阳市南面的美军机场。在持续近四个小时的战斗,参与作战的万多名游击队员不但突破了美军的防线,还在撤退之前摧毁了机场上的上百架敌机,其至少有二十多架是美军最先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