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决定部队战斗力的,并不仅仅是装备。
对于本来就不靠装备吃饭的**队来说,士气与斗志比装备更加重要。
相对而言,主力部队的士气直不是问题。依照罗耀武制订的人才选拔机制,能够主力集团军的,都是最优秀的官兵。对这些官兵来说,会战的成败并不是影响士气的主要因素。
为了提高普通部队、民兵、准军事力量以及民众的抗战意志,罗耀武在六月初向狄劭康与刘诚志提交了份报告,要求所有留在首都的军事艺人员必需深入到前线与基层,为那些进行抗战劳作的军民进行偿表演。
在得到狄劭康与刘诚志的支持之后,罗耀武就展开了行动。
为了确保艺人员能够下基层,并且诚心实意的进行慰问表演,罗耀武不但亲自编排了节目表,还安排了相当于个旅的警卫力量,专门护送艺工作者。说白了,主要还是防止那些平时娇生惯养的艺人员临阵脱逃。
当然,这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实事求是的讲,在部署京津防御的时候,罗耀武面临的最大问题,也就是他之前从没考虑过的士气与斗志。
打到这步,**队已退路。
再退步,就是国破家亡。
只有全民动员,调动起每个国人,才有可能在决战取胜。
问题就是,如何发动与鼓舞全体军民?
第二章 士气斗志
第二章士气斗志
在**民,士气与斗志问题不是不存在,而是没有暴露出来。
台海战争爆发之后,大陆的些民主人士就对当局提出了质疑,特别是用武力完成国家统的理由。可惜的是,民主人士的声音非常微弱,甚至没有得到过当局承认,也没有引起外界重视。
这种情况很好理解,毕竟战争时期,当局肯定会对新闻与传媒进行管制。
不管这种质疑有没有道理,以及是否产生了影响,至少说明,即便在大陆,仍然有人并不支持政府的战争行为。事实上,为了消除民间的质疑声,政府在发动战争的理由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最重要的是,美国与日本的干预行动,等于证明了大陆当局发动战争的正确性。
要知道,实现国家统是国的内政,而美国与日本出兵干预,等于向国宣战,也等于承认了台湾当局确实在谋求独立。
非常可惜的是,美国与日本的干预行动,也让少数民主人士闭上了嘴。
大势所趋,加上战争已经爆发,再质疑发动战争的理由已经没有意义,捍卫国家成为了首要任务。特别是在美国挑起朝鲜战争,将战火烧到大陆之后,捍卫国家主权、抵抗侵略就不再是句话,而是实际行动。
这局面,在日本出兵东北之后成为定局。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日本出兵东北,使得国全体上下团结心,十多亿国人为抵抗日本侵略共同奋战。
问题是,年多下来,这种时激起的抗战斗志已经渐渐消散。
虽然在这年多,**队成功迫使韩国退出了大规模战争,在南京挡住了美台联军的进攻步伐,并且在东北战场上给予了美台联军重创,甚至在战略反击摧毁了长崎,但是在正面战场上,**队仍然没有能够扭转局面,战略主动权仍然掌握在敌人手,别说普通民众,就连很多高级将领都看不到胜利的曙光。
这种局面,定会让人对抗战的结果产生怀疑。
事实上,这也正是国当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
相对而言,在南方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