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顾虑,让帕特里奇在考虑是否该攻打唐山的时候,不得不万分谨慎。

  如果罗耀武在这个时候有所举动的话,反而能让帕特里奇对局势做出准确判断。

  也正是如此,帕特里奇才会让第二机步师在部署好防线之后,对第四十集团军的防线进行试探性进攻。

  可惜的是,罗耀武没有对此做出任何反应。

  这下,帕特里奇心里没底了。

  要知道,直以来,帕特里奇对罗耀武的评价非常高。虽然美日联军在过去的年多里逐步逼近北京,但是每场会战,美日联军都在掌握了明显优势的情况下,为胜利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可以说,如果没有罗耀武,**队早就战败了。

  赤山会战,更让帕特里奇不敢低估罗耀武的指挥才能。

  客观的讲,赤山会战的胜利者不是美日联军,而是**队。原因很简单,在罗耀武的指挥下,**队挫败了美日联军进军北京的企图,使帕特里奇没能达到战役目的,甚至得在会战之后花个多月来调整作战部署,让遭到重创的美日主力师团恢复元气,也就没有可能在第三季度之前取胜。

  事实上,连帕特里奇都承认这点。

  虽然美日联军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是在战役与战略层面上,美日联军遭受了自开战以来最大的失败。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自然得对罗耀武的举动连结高度警惕。

  在摸不清罗耀武的意图之前,帕特里奇肯定不会贸然发起进攻。

  当然,这并不表示帕特里奇什么都没做。到六月十日,第装甲师与第三机步师的整编工作基本上完成,加上第二机步师与第七步兵师得到优先补充,美军再次在前线集了相当于三个主力师的兵力,具备了发动场等规模进攻战役的能力,也就获得了打下唐山的资本。

  只不过,这切都在罗耀武的掌握之。

  六月十日,第四十集团军在唐山与新编集团军换防,随后就依照罗耀武的命令,主动撤出唐山,向北面的遵化转移,而原先守在遵化的第二十七集团军撤往北京东面的平谷,在此进行整编。

  **队再次进行部署调整,立即引起了帕特里奇的重视。

  问题是,与第四十集团军同调动的,还有好几支新编集团军,以及专门负责掩护主力部队的民兵。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只知道,**队正在调整部署,而不清楚具体情况。

  结果就是,在六月十日下午,也就是美日联军准备攻打唐山前数个小时,帕特里奇紧急取消了进攻行动。

  这耽搁,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让第四十集团军与第二十七集团军轻松完成了换防行动。

  到六月十二日上午,等到美军发现**队的主力集团军已经撤离唐山的时候,就连留下来断后的新编集团军都撤出了唐山市区,留下来的,只有些由民兵组成的游击队,以及唐山市上百万市民。

  虽然美日联军最终兵不血刃的占领了唐山,但是**队也保存了所有主力部队,并且在唐山西面构筑了道更加坚固的战略防线。

  以美军那三个师的兵力,显然不足以攻打京津地区。

  到此,帕特里奇不得不承认,他必需等到七月旬、甚至是七月下旬,才有可能发动攻打北京的战略行动

  第章 战略契机

  第章战略契机

  赤山会战争取到的不仅仅是守住首都的机会,还有扭转战局的战略契机。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队在北京捍卫战之前都处于劣势,最终是在北京捍-->>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