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图在用兵方式上体现得非常明确。
擅长打大会战的罗耀武没有动用主力部队,就连新编集团军也没派上去,主要依靠民兵与敌后游击队,以小打小闹的方式袭击美军哨所与巡逻队,逐步将美军赶出赤峰南面的七老图山。
因为主力部队的突出部战役的损耗过大,主战装备没有及时补充到位,所以罗耀武甚至没有在战线后方部署主力部队。
当然,还有另外个原因,即主力部队并不适合这种小规模的战斗。
如果罗耀武真是为了支持陈必时,怎么说也应该放几支主力部队在后面,对控制着赤峰的美军施压,让美军认为东北军将反攻赤峰。
按理说,罗耀武如此明确的战术意图应该让帕特里奇感到放心。
问题是,帕特里奇点都不放心。
虽然随着入冬后的第场大雪在十月底降下,美日联军错失进军承德的机会,即便能够攻打山海关,也只能等到开春之后,才能从北面迂回,但是帕特里奇非常清楚,如果法在冬季守住战线,开春之后,美日联军肯定得在赤峰方向上与**队大干场,打开进军承德的通道,才能发动全面进攻。
事实上,这就是罗耀武的企图。
如果能够在二零四年春季拖住美日联军的前进步伐,那么美日联军最快也只能在入夏前进军华北。到了二零四年的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季度,随着大批先进武器装备服役,**队的战斗力将大幅度提升。
别的不说,到二零四年第二季度,J-20的量产工作就将全面开始,每月产量由二零三年底的百架提高到两百架之上,两到三个月之内,就能在某方向上形成规模,具备与美军争夺制空权的能力。
对于美军来说,最不能缺少的就是空优势。
如果没有足够的空优势,就算美日联军能够突破山海关,也不见得能够进军北京、攻占华北平原。
可以说,罗耀武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在争取时间。
对此,帕特里奇也心知肚明。
事实上,在罗耀武发起反击之前,帕特里奇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国空军的威胁。
在汕头登陆战,国空军的第批低速量产型J-20就对美军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空战打下了不少美军战斗机,甚至在次奇袭击落了架美国海军的E-2D预警机,迫使美国海军不得不将航母战斗群的活动海域后撤数百公里。
打到第二次南京会战的时候,J-20的威胁更加突出了。
当时,部署在东南战场上的J-20超过百架,具备了与美军争夺制空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因为大量F-22A被改造成侦察机,其余的也主要在为RF-22A与FB-22护航,执行打击**队导部队的任务,所以美军的制空战斗机并不多。仅仅在十月份,美军就在空战损失了六十多架战斗机。
要知道,在此之前的半年间,美军在空战总共也就损失了四十多架战斗机。
与空威胁相对应的,还有来自地面的防空威胁。
依照CIA提供的情报,国空军已经完成了长波预警雷达的联工作,具备了探测隐身战斗机的基础。只要国空军完全掌握了这技术手段,就能最大限度的削弱美军的空优势。
这推断在十二月初得到了证实。
十二月三日,个“反导战术队”,即由四架RF-22A、六架FB-22与两架F-22A组成的专门用来打击导部队的攻击队在深入到国山西地区,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遭到国防空部队拦截。仅仅数分钟,除了三架RF-22A与架F-2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