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到九月份的时候,美军的船只已经能够长江了。

  可惜的是,美军船只法沿江而上,因为在南京还有上百万**队,而且部署在长江北岸的岸防部队对美军船只构成了重大威胁。

  为了确保船只能够顺利上海港,美军不但占领了崇明岛,在岛上部署了几套防空反导系统,还对北岸方圆百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军事目标、甚至是可疑目标进行了长期的持续轰炸。

  由此可见,美军要想逆江而上,至少得打下南京。

  因为在攻打芜湖与铜陵的时候,美台联军就吃到了不少苦头,所以在向池州与安庆进军的时候,帕特里奇开辟了另外条进军线路。

  从浙江进军上饶,然后攻打南昌。

  最初,这条进军线路只是佯攻,即配合攻打池州与安庆,迫使王虞珉将部署在九江地区的战略预备队派往南昌,守卫江西省会。随着进军安庆的作战行动失利,法继续沿长江南岸推进,该进军线路的重要性才显现出来。

  实际上,到这步,帕特里奇的目的已经不是攻打南昌了。

  要知道,以鄱阳湖为心九江、景德镇、上饶、宜春、南昌、鹰潭、抚州与新余等市是长江下游的主要产量区之。

  因为之前没有受到战火威胁,该地区的粮食生产没有受到严重影响。

  依照美军的统计,该地区仅二零三年的秋粮产量就足够养活两亿人,而鄱阳湖的水产有着更加重大的意义。

  如果能够在冬季到来之前占领该地区,就能使**队失去二零四年的夏粮。

  对于已经处于粮食危机的国来说,这疑是最为沉重的打击。实际上,对于急于在大陆建立政权,得到民众支持的台湾当局来说,如果能够控制这产量区,也能使其形象得到极大改善。

  即便对美国来说,并不存在粮食问题。

  别的不说,美国在二零三年的粮食产量至少能够养活二十亿人,除掉本国过分消费之后还能供养十亿人。

  可是要将这些粮食运往国,确实是件很麻烦的事情,美国当局还得为此买单。

  与之相比,控制国的产粮区,让国人自己养活自己,疑是最划算的法子。

  受此影响,从九月下旬开始,美军就把重点放在该方向上,首先集兵力攻打之前数次没有打下来的上饶市。

  因为王虞珉将主力部署在了安庆,所以上饶的防御相对亏弱。

  在突出部战役结束之前,美台联军就占领了上饶。

  问题是,突出部战役耗费了大量资源,使得美台联军的进攻行动后继乏力。等到美台联军在十月底调整好部署,从上饶出发的时候,王虞珉已经及时调整好部署,在上饶西面的横峰部署了数个集团军。

  结果就是,直打到十月旬,美台联军都没能在横峰取得突破。

  不是美台联军不肯进攻,而是法发起足够强大的进攻行动。

  原因也很简单,从浙江进军江西,也只能依靠铁路与公路,而且交通条件更加糟糕,美台联军最多只能投入数万兵力。

  这点兵力,显然难以在如此重要的战略方向上打开突破口。

  从这两条线路上的进攻行动来看,都能发现个问题,即过于漫长的战线,使得美台联军在大陆腹地的进攻行动举步维艰。

  虽然针对这情况,美台联军想出了很多解决法子,比如在美军各营级部队,都有数名精通的翻译,以此避免在军事行动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为了维持军纪,美台联军甚至在前线设置了特别军事法庭,严惩那些扰民的官兵-->>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