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罗耀武也把注意力转到了敖汉旗。

  当时,罗耀武主要考虑两个问题,是能不能把第十六集团军撤出来,二是有没有法子在敖汉旗失守之后守住赤峰。

  毫疑问,这两个问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因为已经没有部队可以调动,能够用来守卫赤峰的只有几万民兵,所以如果不能把第十六集团军撤下来,就法守住赤峰,甚至法在赤峰组织起有效防御。

  问题是,如何才能把第十六集团军撤出来?

  仅仅是突围行动肯定不够,美军到现在都没有调整部署,第二骑兵师已经开始从北往南打穿插,第二机步师与第四步兵师把防线守得死死的,而第十六集团军本身就没有多少突击能力。

  要想救出第十六集团军,就得派遣援军。

  可惜的是,罗耀武派不出像样的援军。

  虽然第四十集团军的主力能在十二日薄暮到达北票市,但是罗耀武不能冒着战略撤退线路被美军切断的风险,让第四十集团军全部北上。

  再说了,第四十集团军的战斗力也非常有限,美军又在贝子府部署了防线。

  就算让第四十集团军北上,也不见得能够救出第十六集团军。

  结果很明显,敖汉旗失守只是迟早的事情,第十六集团军逃出升天的希望非常渺茫,守住赤峰的希望也非常渺茫。

  十二日夜间,罗耀武率领的前线司令部离开了朝阳。

  他在出发前下达了最后道命令:第十六集团军务必坚持四十小时,然后才能突围。

  随后,罗耀武还亲自给第十六集团军的指挥官下达了命令。

  如果伤亡过于惨重,可以在完成作战任务后分散突围、或者就地改变成敌后游击队,甚至可以向敌人投降

  第百五十三章 虽败犹胜

  突出部战役最终以**队主动撤退结束,或多或少有点出人意料。

  虽然在复职的时候,罗耀武就预料到,因为沈阳过早沦陷,辽河平原险可守,东北军迟早会退入关内,并且在复职的时候就提到了这点,但是在收复锦州之后,罗耀武未做过多抵抗,就指挥部队向关内撤退,着实让人难以理解。

  从军事上讲,罗耀武此举没有错。

  抗战的关键是人力,特别是实战经验丰富的官兵。因为**队处于劣势,在作战能力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所以抗战的基本原则就是以空间换时间,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就能给敌人造成更大的伤亡,最终迫使敌人认输。为了达到这目的,就得保存有生力量,包管部队长期抗战的资本。

  可是从政治上讲,主动退守关内,却很难让人接受。

  要知道,朝阳-葫芦岛市防线失守之后,就只剩下道山海关了。只要美日联军再次取得突破,就能对北京构成威胁。

  万幸的是,这个时候,除了管元山等几个直对罗耀武不满的官员之外,没有任何将领站出来指责罗耀武。

  因为国家处于特殊时期,所以没有得到高级将领支持的任何指责,都难以对罗耀武构成威胁。

  不是说所有高级将领都与罗耀武关系密切。

  与政府样,军队里也有派别之分。

  关键就是,在这个时候,那些就算靠关系混上去的将领也知道,除了罗耀武,恐怕还真没有哪个人有能力守住山海关。事实上,恐怕连罗耀武也办不到。问题是,如果这个时候站出来指责罗耀武,首先就得承担起责任,即顶替罗耀武去指挥东北军。事实已经证明,没人可以顶替罗耀-->>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