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下去会有什么结果,罗耀武不清楚。
只有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美军要想突破第十五集团军的防线,并且打下卓新,两个主力师肯定不够。
还得向前线增兵,也得向前线运送更多的作战物资。
部队多,战线定拉开,到时候就有机会了。
罗耀武这么等,反而让帕特里奇为难了。
继续打,兵力部署太靠前。
后方定空虚,而**队的部署情况又是个迷,随时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不打的话,战局就将陷入僵持阶段,突击战打成消耗战,显然对美军不利。
可以说,帕特里奇也没有多少好选择。
十日白天,在让已经打了三天的美军缓口气的时候,帕特里奇只能让北面的日军加大进攻力度,争取突破**队的防线。
问题是,美军都打得如此艰难,日军能有重大收获?再说了,日军的战斗力本来就严重下滑,又碰上了打日军特别拿手的第十六集团军,要想取得突破,显然不大可能。
正是如此,阜新会战打到第四天,在种怪异的氛围了僵持阶段。
拖下去的话,肯定对美日联军不利。
对罗耀武来说,拖延本来就是较为理想的战术。
卓新会战打响后,东北战局再次成为重点。
因为锦州离山海关太近,之后又没有能够坚守的战略屏障,所以罗耀武趁此机会,要求为前线部队补充主战装备。
如果在以往。
这要求肯定得不到满足。
只是现在不同了。
锦州失守,华北就将受到冲击,北京的安全也得不到包管。
结果。
从七月十日开始,大批主战装备就源源不断的送往东北战场。
因为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得到优先包管,之前已经通过从其他主力集团军抽调主战装备的方式得到了加强,而且这两个主力集团军均已战场,所以罗耀武没有把得到的主战装备编入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