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已经在国大后方蔓延的饥荒发展到东北前线,情况将更加糟糕。

  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再接再厉,在冬天到来之前打过锦州,就有机会在来年春天之前翻过山海关,攻入华北平原。

  从时间上看,美日联军可以从容不迫的组织起下轮进攻。

  当然,前提是得让主力部队恢复战斗力,并且尽快增派作战部队。在此期间,还得在东南方向上好好打仗,让国当局不得不把至关重要的作战物资送往东南战场,使得罗耀武指挥的东北军法迅速恢复战斗力。

  只要把这几件事做好了,接下来的战斗就好打得多了。

  可以说,在战略上,帕特里奇的判断非常准确。

  问题是,罗耀武也压根没有想过后方援助,不然也不会在高层会议上与负责内政的管元山吹胡子瞪眼。

  回到东北前线,罗耀武就打算自食其力。

  帕特里奇想玩釜底抽薪这招,恐怕找错了地方

  第百二十三章 东南战事

  彰武会战后,交战双方均疲惫不堪,东北战事暂时停歇。

  虽然在这场会战,美军的损失不算太大,各主力师的伤亡也不是很严重,仍然有继续打下去的能力,但是日军伤亡惨重,剩下的十多个师团以二线步兵部队为主,法担负起控制占领区、保护后勤线等重任。

  受此影响,就算帕特里奇主张的南下战略得到认同,美日联军也法立即南下。

  六月份,帕特里奇把目光转向了东南战场。

  五月初,美日联军就沿着三四省道攻入南京溧水县,随后花了十来天攻打南面的高淳县。与此同时,另外股美军攻入安徽境内,在宣城市渡过水阳江,路继续向西推进,攻打南陵与铜陵市,路北上进攻芜湖市。

  打到五月底,随着芜湖市与铜陵市沦陷,王虞珉指挥的华军团退守池州市与长江北岸的巢湖市,美台联军实现了对南京的战略迂回。

  出于防御上的考虑,陈必时在五月下旬派军进驻马鞍山市,控制了南京的南大门。

  如此来,到六月初,美台联军有两种战略选择。是北上强攻南京,二是渡过长江完成对南京的战略包围。

  北上攻打南京,最大的问题就是陈必时在这边的严密防御。

  美军为了打下溧水县,花了足足个月,打了场实实在在的攻坚战与消耗战,部队伤亡巨大不说,还消耗了大量作战物资。如果不是在这边消耗得过于严重,美台联军说不定打到了池州市,并且占领了安徽在长江南岸的几个市县。

  与南京比起来,溧水县只是小儿科。

  陈必时在溧水县北面至少部署了六个主力集团军、十个新编集团军与两个民兵纵队,总兵力高达十万。如果算上部署在马鞍山市与镇江的部队,总兵力高达百二十万。这还没有包括动员的两百万到三百万平民。

  **队已经扬言,要将南京变成国的斯大林格勒。

  强攻南京,美台联军至少得准备百万大军,以及数个月的时间。至于会有多少伤亡,帕特里奇心里也没准。

  只要**队拼死抵抗,肯定能把美军挡在长江南岸。

  如果来,就算打下了南京,也力继续北上进军。到时候,**队与美台联军隔江相望,形成战略僵局。

  接下来的进攻还怎么打?

  法渡江,也就威胁不到长江北岸的广大地区,更加不可能进军原,对东北方向上的战略进攻没有任何协助。

  再说了,陈必时的战略思想就是与美台联军打消耗-->>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