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搞,帕特里奇也就很难通过战术侦察确定罗耀武手里的兵力了。

  后悔归后悔。这世上也没有后悔药。

  打下沈阳后。帕特里奇没有催促福田康夫立即进攻,并不是说他有多害怕罗耀武。情况再明显不过了。罗耀武手里没兵,就算在后方组织起了防线,也只能动用新编集团军,几个主力集团军的战斗力还没完全恢复。威胁并不大。

  主要原困,还是在美日两军的战略上。

  众所周知,沈阳是东北的交通枢纽心,北上是吉林与黑龙江,南下直抵辽东湾。西南则是进军华北的大路。往西北还能内蒙。

  正是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让美日联军把重点放在了这里。问题是,打下沈阳后,该如何进军?

  如果说。在战术上,帕特里奇与福田康夫还算各有见解,那么在战略上。两人就完全不搭边了。

  福田康夫的观点是,首先扫荡东北地区。先在东三省站稳脚跟。再进军华北。

  帕特里奇的观点则截然相反,认为应该先进军华北,打下北京之后,再回过头来攻占东三省。

  与其说是两人的战略分歧,还不如说是美日两国的政治分歧。

  福田康夫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日本的态度。这并不是说日本有能力吞下东三省,即便日本有这个野心,美国也不会答应,毕竟台湾当局摆在那里。

  美国早就向台湾当局承诺只承认个国,而且是个完整统的国。绝对不会肢解国。如果办不到,台湾当局就法向全体国人交代。在大陆的政权也就不会稳固。扶不起台湾当局,美国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击败国,也就法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日本当局的实际目的就是希望让美军担负起更多的作战任务。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