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帕特里奇如此积极的原因也很简单:罗耀武完蛋了。

  直以来,真正挡住了美军的就是罗耀武。用帕特里奇的话来说,罗耀武的军事才华至少顶得上五个主力集团军。

  正是在他的统帅下,国军队才能在东北战场上四战四捷,让美日韩联军在突破了鸭江防线后再难寸进。更重要的是,罗耀武在东北地区的声望很高,带动起了东北民众的抗战积极性。

  可以说,他不仅仅是军事统帅,而是东北地区的定海神针。

  有他在,美日韩联军就别想取得重大突破,至少不可能在把东北当次要战场的情况下取得重大战略胜利。

  而此时,美军根本不可能把东北当成主战场,因为东南战场上的战斗打得正激烈。

  少了罗耀武,暂且不说对国军队的士气有多大影响,仅仅是替代他的人,就没有法子像他那样指挥部队作战。

  这就是帕特里奇看到的机会。

  只要能够及时发起进攻,就有很大的掌控撕开国军队的防线,甚至能够从丹东打到沈阳,打开进军国腹地的大门。

  至于攻打辽东半岛,根本不在帕特里奇的考虑之。

  这也不难理解,沈阳才是东北地区的心城市,也是国军队必需捍卫的城市。这里还有支持国军队作战的军事工厂,以及四通达的铁路与公路。只要能够拿下沈阳,就能迅速扫荡整个辽河流域,甚至有往进军华北。

  罗耀武不在,正是攻打沈阳的大好机会。

  为此,帕特里奇在二十七日就飞往东京,亲自找到了日本国防大臣。

  帕特里奇是军人,而不是政治家,更不是外交家。见到日本国防大臣,他只提出了个要求,即日军第二批入华部队必需在三月十日前到达,规模由十个师增加到十五个师。作为包管,帕特里奇也承诺向东北增派五个。美军师,并且统美日两军的后勤保障工作,仍然由日本安排前线指挥官。

  虽然帕特里奇的这行动超过了军人的职责范围,但是得到了加布里埃尔的支持。

  美军参联会主席也在电话向日本国防大臣承诺,只要日军增援部队及时到达,美军不但会增派五个师的兵力,还将为日军提供作战所需的药物资。虽然只是部分药物资,但是对日军来说,却非常重要。

  原因也很简单,日本的战争动员才刚刚开始,各大兵工的产能还没有发挥出来呢。

  再说了,奥康纳承诺提供的战略物资才刚刚启运,要到三月旬才会到达日本,而在三月上旬增兵小日军的物资保障肯定成问题。

  此时日本也是骑虎难下,既然美国开出了这么好的条件,也就没有理由拒绝。

  次投入四个师,日本当局原本指望取得开门红,证明自己比韩军强大,更能适合国战场,也更有资格配合美军作战。

  结果,仗打下来,不但第十师全军覆没,还丢掉了主帅。

  更让日本当局恼火的是,连日军主守的庄河都被国军队打回去了。要知道,前面几次战役,虽然韩军的表现塌糊涂,但是最后都没有丢城失地。这么比,就算日军的伤亡远比不上韩军,日本当局也很没面子。

  这个时候说撤兵,显然不可能。

  既然不能撤,就只能继续打。剩下的三个师都各有损伤,作为主力的第七师的损失还比较惨重。

  毫疑问,日本只能向国战场增兵。

  早增也是增、晚增也是增,反正都免不了。

  再说了,打了败仗,肯定得想法子找回面子,也就得全力以赴。既然帕特里奇提出直接攻打-->>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