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让农民有了可以保护的对象,让他们保护属于自己的东西,并且愿意为此做出巨大努力,才能发动农民。

  问题是,这个法子提出来了,却没有被立即采纳。

  农民的土地私有了,城市居民的呢?

  既然土地私有了,那么那些全民与集体所有的资产该如何处理呢?

  如果切都私有了,那么这个国家赖以为生的基本制度怎么办?

  这不是个问题,而是连串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财产私有化,定会影响到政治体制。

  如果有个二三十年的时间,还可以慢慢改,个问题个问题的解决。问题是在战争时期,这样的渐进式改革显然行不通,下全部改过来,定会导致社会动荡。对于已经风雨飘摇的国来说,这绝对是法承受的重创。

  不被采纳,不等于问题就搁置起来了。

  如果不能在开春之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顺利完成夏粮的播种工作,为秋粮生产打开基础。那么大限就只剩下年了。

  到时候,不需要外来入髅着,这个国家都会分崩离析。

  因为这个问题确实迫在眉睫小所以连续几次高层会议,都在重点讨论。

  推动改革的正是秋劫康等几个较为开明的领导人。实际上提出改革方案的,也是这几个人。

  可惜的是,阻挠改革的力量太强大了。

  不管秋幼康的态度有多么强硬,几次集体表决,由他提出来的改革方案都被否决,由管元山为首的反对派牢牢控制着高层会议。

  当然,谁都知道管元山为什么要阻挠这个可以使国获得重生机会的改革。

  只要是改革,就会有转变。也就意味着有人会得到、有人会失去。推动改革的,自然是能够从改革得到好处的,而阻挠改革的,自然是将在改革失去利益的。

  当然,战场上的战斗。不会因此而结束。

  在此期间,美军投入第三个师,用三天时间占领了整个宁波市区。

  月二十日,美军攻占宁波后的第三天,进抵绍兴。

  这天,美军第四个师,也就是被称为“大红师”的第装甲师上岸。同时上岸的还有台军的五个步兵旅。

  依照帕特里奇的部署,台军将接管宁波。把三个美军师换下来。

  关键还是第装甲师。”名头的部队并不多,而且个个是货真价实的王牌部队。

  在此之前,第陆战师已经在台海战争与登陆战役有过出表现,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王牌地位。论战斗力,第装甲师绝对在第陆战师之上。

  之前,“大红师”的正式番号是第机步师,台海战争爆发后,该师才依照美国陆军的改编计划,成为装甲师。

  这绝不是换个番号那么简单,而是实力上的全面提升。

  作为机步师,标准配制是个装甲旅加两个步兵旅,最多在步兵旅加入个装甲营,第二机步师与第三机步师都是如此。而作为装甲师,标准配制是两个小装甲旅加个步兵旅。而且步兵旅至少有两个装甲营。当然,如果再升级,成为坦克师的话,则是个坦克旅加两个装甲旅,战斗力更上层楼。

  因为装甲部队需要步兵配合,所以美军早就撤消了坦克师,装甲师就是最高编制。

  第装甲师上岸,意味着美军即将发起大规模进攻。攻打绍兴是定的,只是重点肯定在杭州。

  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宁波会战,陈必时把附近的部队都派了过去。

  剩下的,也被他抽调去加强杭州的防-->>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