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机械化部队的推进速度,也就是两个小时的事情,而介川那边的撤退工作至少需要二十个小时。

  让韩军杀到介川,丢掉的就不是三三旅,而是四丰三师。

  因为在介川那边,殿后的也是四十三师。

  霍弘光非常清楚,罗耀武正在考虑对第十五集团军进行深度改编,将现在的集团军师旅的编制体系改编成集团军旅,即取消师级编制单位,减少指挥环节上的麻烦。

  虽然改编工作还没有开始,但是依照正常情况,肯定得“试点”

  先拿两个旅出来,成立独立旅,通过实战来检验独立旅的战斗力,再决定是否依照新的方式进行编制。

  按理说,这这么美差,基本上与霍弘光关。

  不管怎么说,现在的军长是黎卫东,而他又是四十四师的前师长。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的好事,自然是留给四十四师了。

  有趣的是,黎卫东这人比较要面子,在罗耀武征求意见的时候,他客气了句,结果被罗耀武当真,直接把四十四师排除在外。

  也就是说,从四十三师与四十五师抽取个旅作为独立旅。

  在这两个师,最有资格的就是四十三师的二九旅与四十五师的三三旅。

  不用多说,三三旅的胜算要高那么点。原因是,罗耀武就是从四十五师出来的,而且与三三团有着密切关系。

  再说了,四十五师才是十五军的嫡系部队,而四十三师之前是空军待战师。

  只要打好这仗,三三旅铁定会独立出去,成为第十五集团军的第个独立旅,甚至有可能升级为独立装甲旅,成为名副其实的王牌部队。

  更重要的是,到时候霍弘光就将成为大校旅长,而且独立旅指挥官最高可以件到少将!

  不管为了什么,这仗都得打好。

  三营顶不住,那就再派个营上,再顶不住,再多派几个营上。

  霍弘光的决定,救了正准备发动最后反击的叶振邦等人。

  二营冲上去的时候,叶振邦没有立即撤下来,而是带着帮老兵跟在二营后面,除了协助二营打扫战场之外,主要就是寻找那些受伤法行动的弟兄。

  没过多久,霍弘光又把营派了上去,还让警卫连与侦察营做好了上阵准备。

  这个时候,叶振邦已经带着三营官兵达上了卡车,

  安州的战斗还没结束,三营的战斗结束了。

  上去的时候,三营总共有四百三十七名官兵,后来陆续的补充了四百多名兵员,撤下来的时候,个连都不到,只有七十四人,这还包括了从战场上找回来的十名伤员、以及提前撤退到河对岸的三十七名伤员与四名医护人员。

  到底阵亡了多少兄弟,叶振邦也说不清楚。

  在他提交的战报,总共提到了五百六十七个名字,可是还有很多阵亡官兵的名字没有写上去。不是这些人没有名字,而是没有找到他们的尸首、或者身份牌,也就法确认到底有哪些人阵亡。

  虽然这算不上是叶振邦等老兵经历的最惨烈的场战斗,但是对三营的很多官兵,特别是那些有幸跟着叶振邦同撤退的新兵来说,这绝

  对韩军来说,恐怕也是如此。

  “安州战役”成为了小城市防御战的典型战例,被世界各国研究了几十年,并且成为了很多国家军事教科书的必备教材。

  为了重塑这场战役,美军甚至在莫哈维沙漠里面搭建了座与安州同等规模的城镇,让第十二空降师充当假想敌,即当时守卫安州的第十五集团-->>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