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川江是朝鲜半岛上数得上号的大江,就算在降雨比较少的旱季,下游的江面宽度也在公里之上。
这世界上,长度超过公里的机械桥还没诞生呢。
安州本来就是三三旅的防区,而退守的时候需要从安州通过的还有同师的三四旅与三五旅,以及四十四师的三零旅与三旅,另外几个旅去了介川。
依照军队不成的规矩,作为“东道主”三三旅得负责殿后。
眼看着三营被韩军赶了过来,三三旅旅长霍弘光上校有点坐不住了。
与十五军的其他高级军官样,作为名深受罗耀武熏陶的铁血军人,霍弘光不但脾气大,还非常果断。
军长的命令不但下达给了三营,还下达给了三三旅。
挡不住也要挡,必需守到全部部队退守江北为止。
当时,介川那边的撤退工作还没有完成!
事实上,如果切顺利的话,介川那边的撤退工作应该提前完成。因为从介川撤退的只有四个旅,而且没有受到韩军攻击。
问题是,并非切顺利。
介”没有在清川江河畔上,而是在清”江的条支流的北岸,要往北大约十公里才到清”江。
也就是说。部队撤退的时候,需要渡过两条河流!
毫疑问,这很要命。渡过条河流都很困难,别说渡过两条河流了。
虽然屁股后面的韩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渡河总得花时间。第九机械化步兵师攻入安州的时候,介川那边的撤退工作只完成了半。
更要命的是,如果安州失守,韩军就能沿着铁路线向东北方向推进。
也就是说,韩军能从安州出发,迅速杀到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