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怀疑诸葛宏彦的件断。

  “问题是,美军有足够准确的情报吗?。

  “是我们的核武器多,还是朝鲜的?。诸葛宏彦掏出香烟,“虽然有很多原因没有法子解释,但是美国情报机构能够搞到我们的核武器部署情报,就有能力搞到朝鲜的核武器部署情报

  “不管怎么说,朝鲜人还多少有点信仰,是不是?”陶安康反驳了句。

  诸葛宏彦笑了笑,没有跟陶安康争辩。

  事实上,这个问题,谁也没有法子争辩。

  回到大陆后,叶振邦等人就认识到,国内的情况比他们在前线战场上感受到的还要严重得多。虽然作为军人,没有多少机会与外界接触,生活的圈子比较封闭,但是通过重建招募的新兵,叶振邦他们也算摸到了冰山角。

  在第十五集团军新招募的士兵,绝大部分来自农村。

  这个比例,竟然高达百分之九十!

  要知道,早在两年前,国的城市人口就超过了百分之五十,如果算上进城务工的农民与生活在城镇周边的失地农民,这个比例还要高得多。也就是说,就算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有更多的机会避免服兵役,也不应该只有百分之十的比例!再说了,第十五集团军还是得到优先照顾的主力野战军,在其他部队、特别是新编部队与武装警察部队,农村兵员的比例肯定高得多。

  这个现象说明了个问题,即有出路的人都不愿意参军。

  事实上,即便是没有出路的人,也不愿意参军。

  作为营长,叶振邦心里很清楚。那些新招募的士兵,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地方武装部将招兵指标下达到了基层,每个村镇都得招到足够多的兵员,结果“被参军,即便是少数几个主动参军的,也有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且大多数都是与基本生活状况有关,比如有两个来自叶振邦老家的新兵就是因为家庭贫困,下面还有弟弟妹妹,而报名参军能够拿到笔几千块的津贴。

  叶振邦没有埋怨什么,其他几个老兵也没有埋怨什么。

  不是他们没有想法,而是他们知道,如果在同样的情况下,他们也会想方设法的逃避兵役。

  这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个社会的问题。

  “这些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叶振邦打破了沉默,“朝鲜人有信仰,可他们连饭都吃不饱,更不可能像我们这样,闲得没事的时候还能讨论国家大事。既然大家都睡不着,我们就找点事情做。诸葛,你去吹集合号,让全营官兵都起来,先跑十公里,把身子跑热了,再说别的。”

  “现在!?”诸葛宏彦有点不相信的看着叶振邦。

  这才凌晨两点半,正是大家睡好觉的时候。如果不是战争突然爆发,失眠的郭暧红又正好在收听广播,大伙都在床上躺着呢。

  “紧急集合还要等到天亮吗?”叶振邦边说着,边脱下外套,“军官也不例外,我们要做好表率。跑完了,连排长都到这里来,到时候也应该有更多的消息了。小郭,你留在这里,继续收听广播

  郭暧红赶紧点了点头,非常乐意的接受了这个安排。

  叶振邦没再罗嗦,率先小跑着离开了军官娱乐室。见到营长这么积极,其他老兵也不好埋怨什么。再说了,对老兵来说,在午夜跑上十公里根本算不了什么

  第二章 积极准备

  日着营地跑了几圈。()叶振邦摒弃杂念,思绪清晰了许多吐

  诸葛宏彦追上来的时候,叶振邦才发现,全营的官兵都在后面,排着整齐的队伍,亦步亦趋的绕着营地跑圈子。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