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缩伸,给对手造成了种错觉。即二十七军没打算退回台,二十四军也不会离开云林县。两个重装甲军联手突围,只是以空间换时间,意图用拉锯战耗尽台军锐气,再趁机南下。
站在战场的高度来看,就是陈必时想假戏真做,趁日军第七师在苏澳上岸,与台军联手猛攻台北的大好时机,继续向台南与高雄进军。
这很好理解,如果二十四军与二十七军能在五十四军被赶出台北市之前攻入高雄市,占领这座台岛上第二大的城市,即便台军能在日军的支持下占领台北市,政权合法性也将受到质疑,台湾当局等于输掉了这场战争。
台湾当局都赢不了,美日自然赢不了。
打到这步。台美日联军有两个选择:是集力量守住台南与高雄,至少将战线推到台县;二是集兵力攻打台北,赶在大陆军队攻占高雄之前占领台北。
因为日军第七师已经在到达苏澳港,所以台美日联军选择后者。
受此影响,第七师的先头部队以最快速度开赴台北战场,支援台军向盘踞在淡水河西面与基隆河北岸的五十四军发起反击。
走出这步,意味着台美日联军朝错误的方向迈出了第步。
台美日联军判断对手企图的关键在南下的两个重装甲军身上。而重点不是二十四军与二十七军在做什么与做了什么,而是能做什么。
这点,子关重要!
如果不考虑美日联军,困守南部地区的台军肯定顶不住两个王牌军的猛攻,实际上只需要个重装甲军就能横扫台岛南部地区。
算上美日联军介入,特别是美军强大的空力量,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二十四军与二十七军上岛的时间并不晚,可是到台军发起全面反击的十多天里,仅仅将战线向南推进百多公里,然后在天之内回缩几十公里。到月口日天亮的时候。仅相当于将战线向南推进了几十公里!
平均每天推进几公里而已。
这是步兵部队的推进速度,不是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
除去“王牌军”的头衔,二十四军与二十七军的表现并不怎么样。准确的说,是没法子表现。被提前派上战场,这两个军就成了茶几上的陈设。
认清这点就能知道,二十四军与二十七军压根到不了高雄,甚至到不了台南。
别说到月口日天亮的时候,这两个军在美军的狂轰滥炸丢掉了三分之二的主战装备,减员率更是超过五成,即便整装齐员,在美军投入了五支航母战斗群、近两千架作战飞机的情况下,也很难到达目的地。
战争就是如此,从不已某方的意志为转移,拼的就是实力。
如果斗志、士气、经验这些与实力沾不上边、或者对实力的影响微乎其微,也就很难靠它们混饭吃。
有意思的是,陈必时没有抱幻想,反而是台美日联军抱着丝幻想。
日军第七师仓促参战,肯定与台美日联军对能否在南方战场上顶住两个重装甲军的疯狂进攻有定关系。
这里就体现出了陈必时的过人能力。
用两个已经丧失了价值的重装甲军迫使对手做出错误判断,从而采取错误行动。
设想下,如果第七师没有急着开赴战场,而是让台军在台北市发起进攻,拖住疲惫不市四军。就算两栖部队不为所动、不给美军在侧后讥会,第七师整装之后被丢进山里,跟四十三师打场山地战,再与四十五师争夺桃园,也要比前往台北市,打城市战好得多。
别忘了,第七师的全称是“第七装甲师”是日本陆上自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