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台北反击战”后,台军发动的第二次大规模反击战役。

  与几天前的反击战相比,本次反击战役规模更大,也更有章法。

  不是台军吸取了经验教、变得更能打了,而是美国利用协助台军恢复通信指挥系统的机会对台军进行全面整编,使台军作战编制更加合理。

  因为只有几天时间,所以整编工作大多停留在指挥层面上,没有深入部队。

  依照美军顾问的建议,台军将整个台岛分成了东南西北四个战区。

  北部战区包括宜兰县、台北县、桃园县、新竹县与苗栗县,以及台北市、基隆市与新竹市,五县三市;东部战区包括花莲县、台东县与屏东县等三县;南部战区包括嘉义县、台南县与高雄县,以及嘉义市、台南市与高雄市,三县三市;西部战区包括台县、南投县、彰化县与云林县,以及台市,四县市;另外将澎湖列岛、大小金门岛等外岛组成个由央直辖的战区。

  战区制弱化了军兵种界线,提高了前线指挥部的权限,能够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各军兵种的战斗力,提高总体战斗力。

  为了体现出新体系的好处,美军好人做到底,协助台军制定了作战计戈。

  这是场烙上了美军印记的反击战役!

  战斗打响后,台军首先集数个旅的庞大兵力,围攻嘉义县的二十七军与留在云林县的二十四军,摆出将这两个重装甲军赶回台市的架势。

  这也很容易理解。

  虽然二十四军与二十七军在前几天遭到集美军轰炸,损失惨重,已是强弩之末,不然不会在离台南步之遥的地方驻足不前,但是这两个重装甲军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不管台军是否承认,台南与高雄受到的威胁并没解除。

  台北变成战场,高雄成了新的政治心。

  再说了,高雄是民进党的大本营!

  台南又是高雄的门户。

  从地理位置上看,如果不能在台南北面的曾溪稳住战线,仅凭台南与高雄之间的那两条小溪根本挡不住大陆军队的前进步伐。

  丢掉台南,定丢掉高雄!

  两个重装甲军对台南的着胁近在咫尺,台军不可能视而不见。

  不管台北有多么重大的政治意义,首先包管台南与高雄,台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才有机会反攻台北。

  仅仅几个小时后,关于台军能否围歼二十四军导二十七军的传闻就烟消云散了。

  月。日清晨,运载在日本陆上自卫队第七师的船队苏澳港。

  几乎同时间,日本内阁第九十五任首相进藤加与防卫大臣田昌弘在东京首相官邸共同对外宣布:依照《周边事态法》与《安全保障条约》,日本将派遣包括陆上自卫队在内的军事力量随同美军参与台海战争。

  因为进藤加的声明太有震撼力,所以新闻媒体忽略了田昌弘的声音。

  这个被称为“战后最强硬”的防卫大臣在个小时里只说了件事,那就是美国已经同意日本组建正规军。日本将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行动。

  从长远来看,田昌弘透露的信息更加重要。

  虽然日本自卫队在兵力数量、战力水平、组织结构、指挥体系、人事编排等等方面都与正规军异,甚至在几年前以“后勤援助”的名义向伊拉克与阿富汗派遣军队,实现了“海外派军”的目的,但是在政治上,特别是至关重要的“名分”上,日本仍然是没有自主权的战败国,也就没有资格拥有正规军事力量。

  “自卫队”与“国防军”个词的差别,决定了日本的基本国体。-->>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