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就去写信。”袁绍收势,走去。

  ……

  辽东。

  辽东东临袁绍治地青州,又是少帝刘辨昔日在辽东的腹地。

  从三年前,辽东公孙度和辽西公孙瓒相继覆灭后,四郡之民,尽收幽州治下,各郡汉人、乌丸、匈奴、鲜卑,等等少数之地的民众也开始渐渐习惯了在幽州的统治,尤其辽东太守国渊又是方能吏。

  三年的发展,足以支撑起支军队,在昔日少帝刘辨安排下,建立水军的任务也再次踏上征程,太史慈同鲜于辅、鲜于银两兄弟在辽东挑选精锐之士,上万人,成功的建成了支强大的水军。

  “国渊大人。”太史慈身甲胄鲜明的走到旁国渊身旁。

  “子义将军。”国渊似乎在观瞧着面前太史慈手下的船队,心数感慨的,颂道:“将军竟然真的能在半年之内建成规模如此强大的水军?”

  “呵呵。”太史慈也很满意,盯着面前的船队,笑道:“呵呵。要不是陛下递给的草图,马均大人连番修改,我们又怎能成就这样的船只。”

  “嗯。”国渊点点头,笑道:“陛下采斐然,战功彪炳,就连用个计谋也是天下双,能设计出这样庞大的船队点都不奇怪。”

  “也多亏国太守鼎立支持,我们才能在此地建立这样支船队。”太史慈回身看了看国渊,国渊如今已经年过三旬,没有了当年的青涩和冲动,如今的国渊剩下的也只不过是岁月留给他的沧桑,谁也没有想到,辽东太守的担子竟然如此沉重,他们背负的不仅仅是当初的雄心壮志,更是来自身后胡人异族的压迫,对面袁绍的威逼,治下百姓的心声,做个真正的好太守,真的很难。

  这点太史慈也不过是今天突然有感而发。

  国渊点点头,太史慈说的没错,事实上,这副担子,这点压力,究竟有多沉,只有国渊自己清楚。

  扫除方才淡淡的忧伤,国渊转回身冲着太史慈,笑道:“不过,以后,也许我就没有了这么重的担子了。”

  “嗯。”太史慈点点头,回应道:“也许大人这生都不用如此了。”

  “哈哈。”闻听太史慈此言,国渊开怀大笑道:“如果真有那么天,这北地的片天或许真的就不用我如此了。”

  闻听国渊同太史慈的开怀大笑,在大船之上,跳下的两人,鲜于辅、鲜于银,开玩笑道:“国渊大人,此言差矣。”

  “哦?”国渊蛮有趣味的看向两位将军。

  “陛下统大汉即日可待,但经过这连番的征讨,国渊大人身子上的还会不轻,修生养息那是你们人的事情,到时候休息的可就是我们这些武夫喽!”鲜于辅笑着打趣道。

  本以为鲜于辅会说些什么,没想到在同自己打趣,随即笑笑道:“如果真的有那么天,我倒是累得其所,累得其所。”

  “累得其所。累得其所。”身旁几人同时符合道。

  “国渊大人,你不会就是来看这船队的吧?”玩笑过后,太史慈凝眉沉思的问道。

  国渊扳了扳脸,沉稳的点了点头。

  “国渊大人,是不是陛下那边又有好消息了?”鲜于银是鲜于辅的小弟,年纪是几人之较小的,所以性情也是最不沉稳的,闻听国渊开口,便想到这年来,陛下在关的动静。先在关成功的复辟,之后又在荆襄、江东、益州,三地迅速的整合势力,俨然大汉的半壁江山又重新的回归汉祚,而辽东却在这三年内战未战,就是袁绍也乖乖地的修生养息,似乎这些人都共同的达成了个认识,都在等待天子刘辨重回辽东,战定河北大地。

  “嗯-->>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