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兵撤退之时,老将种师道曾向皇帝请求,领本部兵马追击,赵桓不许。
哪个的意见也没听,赵小官家赵恒就直接下旨,以重兵屯集在京师附近,消耗粮草和物资为由,将勤王大军全部拆散,赶他们回各自的驻地。
老将种师道因忧国忧民而病倒,被迫上书请求去职,皇帝乘机以救援河阳为由,任命李纲为河东、河北两路宣抚使以接替种师道,借机强行把他赶出朝廷。
李纲开始意识到是有人在故意排挤他,不愿就职,便对赵小官家陈述:“臣是个弱书生,并不懂得战场指挥,这次却担任军队的统帅,万失机,会有误国事。”
但赵桓就是不准,李纲这才明白是皇帝要赶自己走,如果坚持不离开朝廷,怕有不测之祸,李纲只有受命出兵。
临走之前,李纲又向皇帝请求,下拨军需银绢钱各百万,但朝廷最后只给了他二十万。
将军杜仲担心李纲等人的安全,自请随行。
小皇帝乐得主战之人全部滚蛋,立刻同意,顺便把原亲征御营司的那些幕僚也起赶出了京城,逼着群官上了前线。
等李纲到任后,便招来士卒、百姓进行训练,修整武器、兵甲,做迎战的准备。可赵小官家又对他什么都进行限制,下诏解散他招来的将士。甚至派出太监监军,架空李纲,使他的宣抚使徒具空名,没有了节制手下军队的权利。
最后,在李纲准备援助河阳之时,朝廷故意不给他充足的兵力,只给了万二千人。这些人还是陆陆续续赶到战场,却又下令催促他尽快驰援河阳,还让监军的太监强迫李纲亲自出征。
李纲是个官,根本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而且权力被架空,法指挥军队。
结果,李纲所部被占有绝对优势的金军击败,三万主力被消灭殆尽。李纲在随他赴任的杜仲将军的拚死保护之下,仅以身免,从战场上脱身。
可怜杜仲将军、还有那些参与守卫京师的幕僚们,守汴京的功劳还没有被朝廷认可,什么封赏都没有,却因为赵桓的胡闹,白白的搭上条性命,还落了个“能丧师”的名声。
河阳因粮尽援绝,不久被攻破,粘罕劝诱守将王禀投降。王禀宁死不降,直接回复:“以死报国,头可断、腰不可屈!”
王禀被金兵乱箭穿身而亡,其部属都战死城。
赵小官家听到河阳失守的消息,立刻以李纲“专主战议,逡巡不前、丧地失师”为由,将李纲免职、夺其兵权,先贬斥建昌军看管。还没等他走到半,赵桓随后又下旨意,将李纲转夔州安置,赦旨不得回朝。
赵小官家赵桓保家卫国没本事,玩起忠臣来倒是本领不小,着接着着,硬是把李纲给折腾惨了。而且专破坏他的名声,简直是想把他逼到身败名裂的地步。
好在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皇帝越是折腾李纲,百姓就越认为他是大大的忠臣。
虽然李纲在河阳战败,但他的威望不降反而直上升,这点皇帝也没办法,只好把李纲赶的远远的,免得他又在皇帝的耳朵边吵吵着准备打仗。
第七回 求投降斥退贤良 毁长城北宋灭亡5
第五节
由于李纲大人被赶出京师,家人当然就得跟着离京。虞水灵却执意要留在汴京城等待父亲回来,李夫人再三劝解,执拗的小水灵就是不肯和他们起离开。
没了办法的李夫人,只好把水灵托付给了尚未被撤掉职务的张叔夜张大人,请他代为照顾水灵。
此时的汴京早已是混乱不已,除了荒唐皇帝和那些奸佞之外,聪明点的都意识到金兵如果再次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