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重兴十年三月日,京师临安北郊。
经钦天监再三推敲,才选了今天作为出征的黄道吉日。
对于大宋臣民来说,这个日子已经盼了太久,从靖康之耻算起,光阴似箭,他们已经盼望了四十年。当年逃亡南下之时的孩童也已经年过半百,眼泪早已流干,大家盼的就是能够重归故土,回到祖宗创下的家园去。
高大的点将台似乎要直耸入云宵,数旗帜随风飘扬,宏亮、庄严的出征乐响彻天地之间。
放眼望去,台下平原上战鼓与号角不断的交替响起,队队、行行排列整齐、精神饱满的士兵,拥山塞野、连绵不绝,眼看不到头。
刀如林、枪似海,在阳光下不住的闪动着点点寒光,除了旗帜飘动和偶而马匹发出的喷鼻之声,参与点将仪式的十万军队并半点声响。
为了保证最后的胜利,这次的宋金决战,朝廷可以说是拿出了大宋军队的所有家底,三个近卫禁军的兵力和人员配置完全到达了恐怖的地步,所有的武器、装备全部更换;而做为近卫禁军王牌的龙威近卫禁军人材鼎盛,简直成为了临安武校毕业生学生会。
西征名将则是全部出征,个不少,随便来上位就够大金喝壶的,何况是群狂人起出阵;这样的组合,自然能将大宋军队的强大战斗力完全发挥出来。
为了应对战争,各支出征的禁军在数年的时间里,急剧扩张。在超过五十万禁军将士的背后,则是三百多万的民伕和厢军组成的后勤运输队,他们是军队后勤的保障。
晨时九时整,号角长鸣声,全身戎装的天子赵惇在礼乐声登上点将台,北伐诸将在身后随行,然后才是诸位皇亲国戚、大宋臣子拾阶而上。
到了台上,以天子为首,所有人都在祭台前跪倒,台下军民也随同下跪,请求上天和祖宗佑护。
第五节
祭礼完毕,天子起身,走向点将台正面,看着台下如林的将士,澎湃的激情冲击着心田,股浩然之气在胸膛猛然升起,提气高呼:“讨还血债、复我河山!”
“讨还血债、复我河山!讨还血债、复我河山!讨还血债、复我河山!”
十万大军雄壮的声音直升入天空,大地也被震得瑟瑟发抖,上天仿佛也被大宋军民的血性所感染,本来还飘动着几丝云彩的天空突然睛空万里,明媚的阳光普照在大地上,天地间片光亮。
天子猛然举手,山呼海啸般的呼喝声慢慢静止。天子拿起内侍送上来的金印、兵符和令箭,拜将大典正式开始!
随着天子道道旨意,奉到君命的大将不断的向天子发出誓言,然后退到边等候。
拜将大典直进行了半个时辰,各路兵马主将皆已分派完毕。
天子最后向诸将举杯:“诸位卿家,朕现在将大宋的国运交付到诸位的手上,为诸位将军奉酒以壮行!”
诸将皆将内侍所奉御酒饮而尽,然后向皇帝最后礼,庄重发誓:“精忠报国,死而后已!”
“诸位将军先行步,打到大金都的时候,朕为大家置酒欢庆!”
“请陛下放心,臣等定然不负圣望!”
践行已毕,天子赵惇抬头看了看天,猛然抬手挥:“北伐,大军出征!”
军号和战鼓响起,诸将向天子拜别,然后起身向点将台下奔去,台下军队开始按次序开拨。
看到三弟赵平和侄子赵义也起身准备走向台下,天子上前步,伸手拉住了他们。
二人有些诧异的看向他,赵惇奈的笑笑:“三弟、义儿,切小心,尽量……安全的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