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要说,存在军营里的粮草大部分被水给泡糟了,金人的帐篷、军服、被褥也大多被水泡的透湿。而且,在这样湿冷的地方,想砍伐干柴升火都不容易,树木也全是湿的。
想晒干它们?江南的冬天最大的特就是又湿又冷,太阳难得能露面。来自北方的金人原本就不是很习惯这种气候,本来就因为水土不服有不少生病的,现在可好,更多了。
第四回 汇豪杰共保临安 明忠义军民同心5
第九节
内城的大宋军民,倒是并没受什么影响。昨夜宋军早就通知了百姓:大水要来了,大家小心些。
而且,这场水对内城本来也没什么,来,内城的地势普遍比外城高,而且昨夜军民们早就把城门下面给堵起来了,进来的水本来就不是很多;二来嘛,是虞相早就想到了这点,事先吩咐大家把东西架的高高的,基本没有被泡坏的;三嘛,是原来运进内城的砖石早就把些怕水的地方给垫高了。最多,只是些百姓的鞋子被泡湿了,换双就是。
在城头上守卫的军民看到金人狼狈的样子,大声笑骂,气的军帅突拈带人攻城,却轻易的被打了回来,宋人还不客气的泼了他们身的水,把他们冻的够呛。
这个时候,外围的大宋援军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他们事先就接到了负责炸堤的宋军的通知,早转移了。
而且,这天又有不少援军赶到,更主要的是,原本被朝廷派到外面去收拢军队的名将韩世忠,也带着他聚集来的三万多兵马,赶到了离临安只有四十多里的玉林镇,在那里设立了军营。
临安城周围散乱的大宋援军有了统的指挥,对金人的威胁骤然加大,韩世忠已经在安排宋军守卫战略要地,准备断金军的后路。
兀术和自己的部下奈的看着已经千创百孔的内城,在如今金军士气低糜的情况下,他们很清楚地知道再也没有攻克它的可能。随着大宋援军的赶到,只怕金军自身会面临被反包围的危险。
越国王兀术还真不亏是现在金人最优秀的将领,在确认已经不可能攻克临安内城的情况下,果断下令撤退,使得宋军没有了扩大战果的机会。
临安在被围三个多月之后,终于解围。
此战,临安军民付出了外城全部被毁、三十多万军民战死的代价。而金军则是付出了近十四万的伤亡,但全是精锐,又次创造了代价惨重的新纪录。
而且,经过此战,外城几近全毁的临安,暂时法再做为都城使用。
接到太子上疏的天子赵构下令,将他现在临时驻邑之地温州设为“陪都”,等临安整修完毕再将朝廷迁回。
金兵退去之后,韩世忠将军入城见过太子和虞相,随即领命,做为“江南路宣抚使兼诸军制置使”,负责组织对金军的反击,率军离开了临安。
临安城里的百姓也在金军解围后,大部分被安置到周围没有被破坏的府县之。
在战前被虞允不计前嫌给打动的梁书,的确没有辜负虞允所望,不仅在任职之后勤恳小心,而且还让自己的儿孙参与了临安的防御。
年过七旬的梁书,在临安之战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于过度劳累,临安之战还未能结束,梁书就累死在岗位上。好在他事先安排了可靠的人接替自己的职务,才没有因为他的突然故世而影响后勤供给。
太子感于梁书真诚的悔悟之心,战后上奏天子赵构,赐其谥号“忠敬”,并追封其为“太师”。
随着绍兴五年春天的到来,虞允的身体也渐渐好转。能够自由行动之后,他再也不肯躺在床上养伤,而是又开始参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