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练完,周楠也清醒了。以后还是要谋生活,不能跟着去浪费时间。强身健体可以,这样整天训练没必要。又不要自己去打仗。
之后,周楠每天早上去,升旗是必须的。所以现在他们是基本的动作做得很好,有时教一点新东西让他们练。白天就基本不去了,在家里教周顺读书写字,在后院种菜养鸡,上山捡柴摘菇,还在山边开荒地。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天气很冷了。周楠周顺都没有棉衣。在外面买成衣的话太贵,周楠准备去买点棉花回来叫周杨氏帮手做棉衣。反正家里还有以前林重送的布,还可以做几身衣服。
一个月过去了,说好的月奉没有送来,店里的分成也没有送来。周楠除了难过,不抱任何希望。更不会去问,那是自取其辱。天气冷了,周楠也不每天早上去训练场了。每天窝在家里,能少干点饭,省一点。
周楠甚至不想去镇上,怕遇到周奉的熟人。所以想去彭村叫赶牛车的杨伯带几斤棉花回来。随便问问周顺读书的事。到了彭村口,树下的妇人们说牛车刚走了问周楠什么事,周楠说想叫杨伯带棉花。妇人很热情的说等下跟老杨头讲。保证今天给周楠带回去,周楠谢过后,就拉着周顺就去了肖明长家。
肖家好多客人,周楠走也不是,进也不是。还是吴玲出来看到了周楠,吴玲一如既往的热情,拉着周楠姐弟就要进去,周楠说:“婶子,你们家有事,我就不进去了,我想去你们的村学问问,过了年我想送我弟弟来上学,不知行不行。”
吴铃很爽快的说:“肯定行啊,这样,我这今天确实有事,我儿子定亲呢。过几天我给你问好,去你们村找你,给你答复可行?”
“那最好不过了,谢谢你啊婶子。”然后周楠也没进门,就往回走。
下午杨伯果然就送来了棉花,周楠付了钱后,直接进屋拿了布和棉花去了周杨氏家。把准备好的图纸给周杨氏看,然后周楠周顺一人做一长一短两件棉衣,再一人做两对棉鞋。交待好事情,周楠依旧说一件五十文工钱,周杨氏也没拒绝,周楠甚至没有多说一句话,转身离去。
看着周楠的背影,周杨氏同周香说:“香香,你有没有发觉你姐变了很多?前几个月那么爱说笑的人,现在一点笑容没有,人变得也冷漠了。”
周香也看着门外道:“大伯就那样走了,留下他两个在家,姐也才十三岁,还要照顾小顺,她心里难受。”
周楠确实不好受,家里的银子昨晚数了几次,还有三两,全部家当就这么多。得想办法赚钱啊,离过年还有两个月,今天买棉花又用了接近四百文。还有棉裤没有准备。必须赚钱。周楠还是决定要去镇上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