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述求是什么?
唯名、利而已。
主编《五经正义》,那是何等之荣耀?
然而却被孔颖达轻而易举的攫取,他与一众当世大儒,只捞到一个“胁从”的名誉,自然心中不忿……
房俊一听到两人争执的内容,便知道所争为何。
没说的,文人相轻的老毛病了……
房俊站在一旁插不进去嘴,有些尴尬。
倒是一个面容清瘦的老者捋着胡须,笑眯眯的对他点头示意。
这人房俊认识,国子祭酒马嘉运,亦是当世赫赫有名的大儒。
房俊含笑颔首,还之以礼。
王德昭被孔颖达直接戳到了肺管子,顿时气急败坏,浑身哆嗦着道:“斯文扫地,简直斯文扫地!为国举贤,乃是吾辈之任,既不能因为个人之喜恶致使人才埋没,更不能将之视为自己的成就,挟恩图报!尔身为万千儒学门生敬仰之大贤,焉能这般市侩、龌龊?”
孔颖达反唇相讥:“子曰: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若昔日吾之行为不图回报,自今而后,还有谁愿意无私的举荐贤达呢?”
子路救了一位溺水者,救者送给子路一头牛以示感谢。子路收了。孔子说:鲁国人从此将喜欢救人于危难之中。
子贡为替一位奴隶赎身,按照鲁国法律应得到政府奖励,他却拒绝了,认为做好事求回报不道德。孔子说:鲁国将不再有人愿做这种替人赎身的好事了。
这便是“子路受人以劝德,子贡谦让而止善”之名理。
若是过分抬高道德标准,使一般人达不到,反而毁掉社会正义。
房俊差点笑出声,孔颖达这个老小子当真狡猾,拿出孔子的话来,谁能反驳?
我挟恩图报那是为了以后也能有人像我这样去为朝廷举荐贤达,若是我现在不图回报,那便是将道德标准无限拔高,往后谁还会去做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若是人人都不去做,似你王德昭这等隐居在家的老家伙,就等着与草木同朽吧……所以,就算我不图回报,你特么也不能忘恩负义啊,你得感激我啊!
“德公,德公,您醒醒……哎呀不好,德公晕过去了!”
那王德昭一口气没过来,向着身边一个大儒身上一倒,两眼一闭,晕得很是干脆。
周围一阵手忙脚乱。
房俊虽然明知他装晕以求台阶的可能更大,却也吓了一跳,这帮子老家伙都七老八十的,蹦一蹦都能掉下来几个零件儿,万一当真出点什么事儿,自己可是不好洗脱瓜葛。
毕竟两人吵嘴是因为自己而起,而这个年头每一位大儒的身后,都有徒子徒孙无数,到时候群起而攻之,实在是麻烦……
赶紧上前查看一番,没看出真晕还是假晕,便冲着跟在后边的一群国子监学生大声道 .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play:block;margin:0 0 10px 0;border-radius: 3px 3px;border:1px solid #f2f2f2;} .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 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 3px 0 0 3px;line-height: 22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cover{float:l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