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带着徒弟来到下封县,一路走一路问,终于找到了县衙,可是来到县衙一看傻了,县衙破旧不堪自不必说了。那鸣冤鼓一边老大个窟窿,另一边也只有薄薄一层。
“难道是县衙搬家了?可是不对啊,百姓都是说在这里啊?”李成疑惑的说道,这不怪李成鼓破了,锣烂了不说,就连那办公的文书案桌上都落下一层厚厚的灰尘了。要是县衙还在的话,就算是鼓不用,锣不动,那么办公的文书案总得要用吧?
三人退出县衙,刚要转身要走,这时一个慷锵有力的声音传来:“瓜子,上好的瓜子。”
李成一听着声音吓了一跳,要知道他可是皇帝身边的太监,平时别人说话都是压着声音,谁敢像这般乱呼呼?
李成把他喊住问道:“老乡请问这县衙在哪?”
“这不就是吗?”
“这就是县衙?你确定县衙还在这?”李成疑惑的问道,不是说寇准是个清官吗?为什么连办公的文书案都不用了?难道丞相王苞弄错了?想到这李成又问道:“那这里可是寇准的县官?”
“是啊,他正是我们县老爷。”
“嗯,那他可住在这里?”
“在啊,就在后边。”
“啊,那就谢谢你了。”李成说完又带着俩个徒弟朝着县衙走去。心里想着好你个寇准啊,原来你也是个贪官,原本还想着就告诉你皇上让你进京审理潘杨一案就算了,至于金牌就不必拿出来吓他了,可现在看来这金牌还得拿。
“寇准,谁是寇准?”李成拉开嗓子喊了起来,现在也不必压着声音了,刚刚怕百姓听出他是太监一直压着声音。
“谁敢在县衙乱呼呼,还敢直呼县老爷的名讳?”一个十七、八岁小伙子拿着擀面杖说道,那脸上还有赶面时留下的白面,咋一看去煞是好笑。
“我说,快去叫那寇准,咱家是来传旨的。”李成看了一眼来人忍着笑意说道。
那人一听连忙跌跌撞撞的朝着里间跑去,没一会先前那人就跟着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慌慌张张地出来了,见到李成连忙跪倒说道:“恭迎钦差大人。”
李成一听乐了,这人说话既然是一口江西腔,别人做官那可都是讲官话的,他倒好见到钦差还一口江西腔。
“嗯,咱家奉了皇上旨意拿着金牌特来调你进京。”李成说着把金牌拿出来给寇准看了看,他故意没说皇帝叫他进京做什么事,为的就是吓吓他。
果然寇准一听皇帝用金牌调他进京,脸色一下就吓得煞白,浑身上下直打哆嗦。要知道自古文怕调,武怕宣,这会皇帝用金牌调他,而且李成也没说调他所为何事。他只想着自己怕是得罪了京中那位大人,这会用金牌来调他了。
“钦差大人,不知万岁调我进京所为何事啊?”寇准哆嗦着问道。
“少废话,叫你进京那就进京,我只是一个传旨太监,那里会知道万岁意思。”李成阴沉着脸说道。
寇准一看李成的脸色心中更是惶恐不安,不过随之一想,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去就去呗。想到这寇准连忙说道:“钦差大人寇准不能跟你进京啊。”
“嗯?你难道还想抗旨不成?”
“这到不是,只是....”
“那是为何?”
“我家大人在这做了九年穷官,欠了人家银子,这银子不还怎能离开?”先前那人很不客气的说道。他是寇准的书童寇安,一听皇帝用金牌来调寇准心中早就急得不行,可是寇准没说话,他自然也不敢多话,这会寇准说话了,他才不管你是不是钦差呢,想杀我家大人,我那还跟你客气。
“这好说,咱家先借你五十两银子拿去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