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有几队士兵经过,有认识秦镇的,装作没看见就过去了,有不认识秦镇的,看着他周身散发的凌厉气势,不欲多事,也装作没看见。
秦镇晃晃悠悠地经过了顺义伯府。
顺义伯府今非昔比,外面围着层层兵士,将府邸护卫得密不透风。
看服色,像是五城兵马司的人。
秦镇的马刚探头,便有卫兵喝问道:“谁?干什么的?”
秦镇一马鞭抽过去,“爷打这儿经过,不行?”
这一鞭用了狠劲,士兵被抽了个皮开肉绽,倒在地上哼哼。
小头目怒气冲冲地跑过来,见是秦镇,立马踹了士兵一脚,“不长眼,连秦大爷都不认识,”谄媚地对秦镇笑道,“这么晚了,世子爷还没回去?”
秦镇“嗯”一声,“没事干,出来溜达溜达。”
小头目点头哈腰地说:“世子爷慢走。”
见秦镇走远,小头目转身又踢了士兵一脚,“娘的,以前怎么当差的?街面上有头有脸的混混都不认识,自己找死别连累老子。”
士兵哼哼唧唧地说:“头儿,我以前没在这儿干,去年我姐夫使银子给我谋了这差事。”
小头目不耐烦地摆摆手,“得,一边待着去,以后眼珠子放亮着点。眼珠子不好使,脑袋也是一团浆糊,也不寻思寻思,现在普通老百姓哪敢出门?上头吩咐了,有几家是千万不能得罪的,要是得罪了,杀你满门都不为过。”
士兵捂着受伤的胳膊一瘸一拐地街对面墙根处默默地处理伤口。
秦镇窝着的一肚子火气没有地方发散,正好遇到方才之事,心里顿时有了主意,快马加鞭地回了府。
没想到秦钧也在。
秦镇便问:“你不是夜巡,怎么回来了?”
秦钧指着身边数人,“哥儿几个一寻思,这送命的差事不能干,回来歇歇,糊弄过去就完了。”
秦镇见他们每人手里一柄长刀,一张开元弓还有数十支两开肩箭,便对秦钧道:“跟你借两人使使,肯定平安送回来。”
旁边的兵士纷纷起身作揖,“世子爷有何差遣,尽管吩咐。”
秦镇淡淡道:“没什么大事,帮我扛着箭,我去把顺义伯府烧了。”
秦钧笑道:“我们刚从那边过来,也罢,今晚看来安生不了,哥几个一起去就是。”
“不用那么多人。”秦镇指着两个看起来身材灵便的,说,“就他俩了,你在家里照应着,一个时辰之内我就回来。”
那两人一个叫张三顺,一个叫李大壮。
秦镇唤远山提来一桶桐油,泡了约二百支木朴头箭,分成三份,各用白棉布包好,三个人分别背着就出发了。
这次秦镇没张扬,小心地避开夜巡的各路兵马来到顺义伯府附近。
因此前刚经过,秦镇瞧了瞧远近距离,令张三顺跟李大壮藏好,自己却三下五下爬到一棵古松上。
透过针叶的缝隙,可以清楚地看见顺义伯府门口士兵的动静,还有院子里隐约的屋舍轮廓。
秦镇同时点燃五支箭,展臂张弓,火箭带着呼呼的风声疾飞而去,两支射中了屋檐下的灯笼,另三支直直射入三个士兵的胸口。
趁着士兵混乱之际,秦镇毫不犹豫地再发五箭,又有五人倒下。
远远地,有士兵的嚎叫声传来。
张三顺跟李大壮面面相觑,眼底尽是不可置信。
他们早听秦钧说过,他大哥的功夫好,却没想到会这么好。
人家是百步穿杨,他岂止是百步,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