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接受,可见哪里是“天堂”,哪里是“地狱”,很难有一定的标准。

在西太平洋的美加等国,科技发达,物质丰富,真有如置身“东方琉璃净土”一般,但许多移民居住不久,又再返回家乡,重起生活的炉灶。在南半球大洋洲的澳新等国,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水流洁净,土地平广,真有如处在“西方极乐世界”一样,但很多移民不能安住,却又回流故里为稻粮谋。由此可见,“天堂”,自有“天堂”的福德因缘。这就好比:牛棚,是牛的“天堂”;猪圈,是猪的“天堂”。山林,是狮虎的“天堂”。海洋,是鱼虾的“天堂”。所谓“金角落,银角落,不及自己的穷角落”,只要自己能够安心自在,到处都是“天堂”。

回想一九五二年,我初抵宜兰雷音寺的时候,寺中没有厕所设备,如要方便,必须跑二十分钟的路程,到火车站的公厕;要写作的时候,都得等到晚上信徒散去,把佛龛前的灯饱拉到卧房门口借光。今天在中山路边的雷音寺占地约三万尺的十七层大楼耸入云霄,这证明了当初的简陋,只要有心,也能庄严成为“天堂”。三十多年前,初建佛光山时,满山遍谷高低不平,麻竹荆棘寸步难行,每次徒众通报信徒香客来访,光是从这一个山头跑到那一个山头,就足以让我汗流浃背,但现在佛光山的建设不也被大家公认为佛教圣地,“天堂”净土吗?

抗日战争逃难时,我曾在神庙挂单;兵祸避险时,我也曾和数十人同挤在一个车篷里。贫穷无立锥之地时,我曾和三位同道合盖一条棉被;在牢狱里落难时,我也曾被捆绑在梁柱上,久久不得动弹……但那些都是我通往“天堂”的路径。感谢这些因缘,使我时时刻刻都珍视当前所拥有的一切,即使居住在窗户不全的陋室,或是不蔽风雨的走廊通道,当我想起天地是我的天地,世界是我的世界,一股使命感油然从内心生起,“天堂”仿佛就在眼前。凡此都使我体认到不但知足常乐是“天堂”,慈悲喜舍是“天堂”,服务助人是“天堂”,宽宏大量是“天堂”,彼此体谅是“天堂”,欢喜融和更是最美好的“天堂”境界。

一九九二年成立国际佛光会以来,我在世界各地提倡“欢喜与融和”,当我看到大家实践时,我觉得那就是“天堂”现前;我在全球各国主张“同体与共生”,当我看到大家体认万物一如的理念时,我觉得他们拥有了“天堂”;我四处宣扬“圆满与自在”,当我看到大家都懂得奉行的时候,“天堂”俨然就在人间;今年我在多伦多召开国际佛光会第七次世界大会上,以“自然与生命”为题发表演说,鼓励佛光会的大众尊重自然,珍惜生命,当台下听众与我生起共鸣时,我感到“天堂”就在我们的四周。因此,“天堂”无须他觅,内心里的人我和谐是“天堂”,观念中的众生平等是“天堂”,彼此间的尊重包容是“天堂”,苦乐处的有无中道是“天堂”……凡事只要合乎自然的法则都是“天堂”,从而更深深感受到奉行佛法里的五戒十善、六度万行、四无量心、四弘誓愿、三十七助道品都是“天堂”。“天堂”不但是我们自己的善心美意,也是落实在天地间每一个人生活上的佳言懿行,更是众生有情内心的禅悦法喜。

在我半个世纪弘法的生涯中,我自己对修行的体验,感觉到安守本分是我的“天堂”,随缘生活是我的“天堂”,利乐有情是我的“天堂”,安僧办道是我的“天堂”,甚至于对人不忘一个承诺也是我的“天堂”,对人不吝布施一个笑容也是我的“天堂”,对人说一句好话也是我的“天堂”,对人一点帮助也是我的“天堂”。

前不久,我提倡“慈悲爱心人运动”,别人的感受我不知道,不过在我自己而言,我感觉那是我的“天堂”;今年我又再提倡“三好运动——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以身口意来奉行佛法,去除贪嗔痴,我觉得那也是在建-->>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合租夫妻交换生活 绝品好色小姨 美女换偶第一部 公公与儿媳小说 风骚丈母娘 美女换偶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