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曾经有一位同道讥称我为“女性工作大队的队长”,幸好今日女众弟子们都很争气,例如:被岛内外佛教界、学术界交相赞誉的《佛光大辞典》,就是由佛光山的一群比丘尼所编辑而成的,而目前海内外的滴水坊也是由佛光山一群在家师姑相继成立的。曾经有人说我太过保护在家众的结果,将使白衣上座的末法时代加速来临。但直至今日,我觉得四众和谐,佛教兴隆,并不让古德专美于前。尤其近十年来,佛光山及佛光会由海内各地遍布到世界五大洲,由纯粹中国人的僧团、教团发展到外籍人士的加入,这种迅速的成长过程岂是偶然?若非千千万万的弟子们都能秉持“人间佛教的性格”,实践佛陀的平等教义,何以致此?
记得从前家师志开上人每回写信代我向母亲报平安时,总是称母亲为“亲家母”,直至今日,仍令我难以忘怀。有感于此,我不但对弟子们的父母优待礼遇,而且每年举办亲属会,邀请大家的父母欢聚一堂;同时对佛门有功的居士大德,我也给予安居奉养。我衷心希望大家都能肯定佛光山“人间佛教的性格”,并且和我们一起携手共建人间净土。
如今,全中国的人民对“人间佛教”都充满了渴仰之心。记得一九八九年,我访问大陆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老紧紧地握着我的双手,说道:“让我们共同推动人间佛教吧!”后来他还公开发表了人间佛教的五项特性:一、群众性:有广大的信徒;二、长期性:佛教不会是一时一刻,而是长远为大家所接受;三、国际性;四、民族性;五、复杂性,亦即融和性。最近,乌克兰的新闻学博士斯大涅彻涅扩先生来访,他也说:“虽然我信奉东正教,但是对于佛光山的人间佛教向往已久。”可见人间佛教的性格已成为全球人类未来幸福的指标。
建立人间佛教的性格,就是在建立美好的人间净土;建立人间佛教的性格,就是在建立佛化的清净生活。希望我们每位佛教徒都先从自己开始,建立起人间佛教的性格!
一九九九年三月最新网址: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