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出过海,留过洋,拿我当苞谷蹭了吧?”

洋货行老板弯着腰,陪着笑,连连拱手,“张五爷,陈队长,小的真没那意思,也没有那胆子呐!您二位,都是见识大场面的人,挑的这几样货,全是‘精’品啊!我这儿真没有……”

“得得……”张五爷伸手一拦,话语随之一拦,“少在这儿跟我上眼‘药’,戴高帽,这一套对我和陈队长,那都不灵!我看这样吧,你就再给减一半价!”

“张五爷,陈队长,我这……”洋货行老板嗫嚅着,还想再说什么,一抬头,迎上了张五爷那目光,眼珠子白是白,黑是黑,那里边的光亮,比‘门’外的阳光,都让人感到眩目!

洋货行老板便不吭声了……

张五爷要付钱,陈叫山拦着不让他付,张五爷急了,仿佛又变回了与陈叫山初见时的张五爷,声调兀自高了,“陈队长,你这是真瞧不起我张五爷啊?”

一番推挡拉扯,陈叫山还是让了张五爷,陈叫山明白:张五爷和自己成了生意联盟,可谓上了一条船,万家人势必会嫉恨张五爷,张五爷在梁州城里‘混’,若想消停,必须跟驻防军靠紧关系,一方掣肘一方,一方牵制一方,是为处世之最大平衡!

张五爷将钱拍在了洋货行的柜台上,半是安抚,半是解释地,对洋货行老板说,“兄弟,少赚钱了哈!山不转的水转,水不转的风转,不管做啥买卖,图个稳当,那才是最紧要的……”

出了洋货行,陈叫山又在街上买了些糕点礼盒、点心、白酒等这些传统人情,既要有洋货,也不可缺传统人情,有备无患嘛

走在路上,陈叫山对张五爷说,“梁州城里的洋货行,好像是不多啊!”

“嘿,不是不多,就是他这一家!”张五爷笑说,“庙‘门’瓦沟里撒籽独苗!”

张五爷介绍说,十多年前,梁州城里来了一伙西洋传教士,在梁州周边地区建教堂。

传教士所到之处,都是些贫苦地方,发动当地百姓一起参与教堂建设,只要参与了,皆分米分面,既便是几岁的娃娃,帮着搬了一块砖头,也会赏一颗糖吃。

一座座教堂建成了,最初那些入教会的人,不为别的,都只为有一口饱饭吃,有一身衣裳穿,不至于饿死,冻死!于是,入教会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入教的人一多,梁州城里便出现了好多的洋货行。最开始,这些洋货行的生意都不咋地,只是教会里的一些人,来买些钟、表、洋蜡、洋颜料等东西。可越到后来,既便不是教会的人,也开始购买起了洋货,洋货行也开始扩大经营范围,洋布,洋油,洋钉,洋胰子,洋点心,琳琅满目,丰富得很!

这些林林总总的洋货,有些是传教士们牵线搭桥,从海外‘弄’回来的,但也有好多,是从上海、青岛、北平等地‘弄’来的。这一部分洋货的出产地,都在中国,中国的土地,中国的工人,卖中国人的钱,发中国人的薪水,不过都是起了洋名,叫个啥姆、啥斯、啥朗的……

后来,洋货的热销,对国货产生了巨大冲击,便有了一股股的反洋势力,结合国货行的老板、伙计们,三教九流,‘混’在一起,先从烧教堂开始,‘逼’得传教士纷纷逃离,以至于发展到打砸抢烧梁州城的洋货行……

如此一来,就跟一滩子水被搅浑了,因而,‘棒’客、土匪、强盗,不辨身份的许多人,都夹杂了进来,‘弄’不清他们究竟是反洋的,还是不反洋的,究竟是支持中华国货,还是谁都不支持……反正,就是一锅‘乱’粥,有人趁火打劫,有人浑水‘摸’鱼,有人借机复仇,有人消除异己,有人打压同仁,有人树立地位……

纷纷‘乱’‘乱’数年间,各地的教堂,坍塌不少-->>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合租夫妻交换生活 绝品好色小姨 美女换偶第一部 公公与儿媳小说 风骚丈母娘 美女换偶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