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杨水镇以及周围乡镇的老百姓中大多数都是大字不识的普通来百姓,但是楚芊楚小先生的名声传出去之后,同样引来了一些读书人,但是因为楚芊说的是前世所知的历史故事,无从考察,这显得神秘的故事倒是让多多熟人在兴趣盎然的同时显得疑惑不已。甚至有一些说法说是楚芊通天眼了,可能是天上管理人间事物的神仙下凡来了。

楚芊对于这些历来都是笑笑不语,更显神秘。

呵呵~要的就是神秘,什么都被知道了谁还有兴趣?!

听着大伙的疑惑,楚芊故作神秘:“不可说啊不可说……”

看着底下的老百信,楚芊继续道:“历来史书都是为官家所记录的,要的便是记载咱们历朝历代的大事儿,但是,不论是史官所记,还是咱们老百姓民间所说,都是过去的历史了,所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如今啊,都是随着历史的洪流滚滚而去了啊,咱们说历史,评古今,为的是茶余饭后的轻松一乐,但是也更是从历史和古人身上看得历史留下的痕迹,有所得啊,不论是否曾经有过史官记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娱乐而得娱乐,得智慧而得智慧,大伙说,楚某这话说得可在理。”

底下众人还在消化楚芊这番略有点文绉绉的话语,过了半晌,方有人喊出:“好!楚小先生说得好!”

楚芊笑眯眯,一副很受用的样子。

“既然如此,楚某今儿个就给大伙儿讲讲历史上的名相魏征的故事,大伙儿可得听仔细了。”楚小先生的说书模式正式开启。

“要说这魏征啊,那是整个唐朝时期无出其右的大才之相啊,隋朝末年,那也是一个天下大乱的时期,彼时的魏征是太子李建成麾下的臣子,这李建成就是我们今日所说的后来的唐朝皇帝唐太宗的哥哥……”

“李世民登基为帝之后,面对政敌魏征,那是十足十地惜才,不仅不追究作为秦王时期的李世民时候魏征为太子李建成献计献策的所作所为,反而大胆任用魏征,直接宣布在宰相议论政事的时候参谏大夫也可以参与,这可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惯例,就这样,魏征了李世民治下的朝堂……”

一说起曾经知道的各种正史野史,楚芊也是滔滔不绝,恨不能一口说完自己所知道的这些东西。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独乐了不如众乐乐?

“曾经唐太宗问魏征,什么是明君,什么是昏君,魏征坦言,‘兼听为明,偏信为昏’……曾经,唐太宗就泰山封禅一事……”

……

“直到后来,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说了一句至理名言啊……咳咳……太宗的原话是这样的‘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殁,朕失一鉴矣!’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帝王人镜的说法啊,这话如何理解,且说这唐太宗认为,以历史做鉴,我们可以从中知晓朝代更替的各种缘由,从而让皇帝朝臣更好地治理国家,以我们身边的人作为镜子,可以知晓平日里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无不妥,从而摒弃不好的发扬更好的东西,而魏征便是这皇帝的一面镜子啊,话说,这唐太宗对于魏征是真存了这敬畏之心的,不仅仅是因为魏征敢于直言,更重要的是,这魏征一生都在为了大唐的江山尽心戮力,可谓凡是魏征做下的决定都是为了他李家的江山社稷,更是成全了太宗贞观之治的英明,成就了一代君臣的美名啊……”

“魏征曾经有过一片十分有名的谏书,今儿楚某给大家讲讲这历史上最有名的谏书,这份谏书是这样的,咳咳……‘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合租夫妻交换生活 绝品好色小姨 美女换偶第一部 公公与儿媳小说 风骚丈母娘 美女换偶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