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妖怪”的形态或行为运动,从人类的感觉来讲,是超越其思维认知的,换句话说,“妖怪”的出现能够使人感觉到不可思议,超越常理。
三是,“妖怪”出现在人类可以接触到的范围内,而不像神魔一般,出现于天界地狱等人类无法证实存在的虚幻场所。
在《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古代神魔中的“妖怪”,应该属于狭义的妖怪范畴,而上述是一个广义的妖怪范畴有人认为用“妖魔鬼怪”一词更为恰当。
在晋代可能遇到不可思议的事物,人们叫做遇到“妖邪或怪物”了;到了清代,可能就叫做遇到“鬼”了,其实说的都是一回事,不过是称呼的变化。之所以人们习惯使用“妖怪”一词,基于两点原因,一是中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翻译《妖怪学讲义》一书,并将其定名为《妖怪学》,在这里本着对原北大校长中国文史类第一院校蔡元培先生的尊重,延用“妖怪”一词;二是“妖怪”一词出现于《搜神记》中,并给出了“妖怪”的解释或范畴,与妖怪的三个特点基本吻合。
而现在,白晓是真真切切的看到了,这些妖怪不仅仅在周围自由自在的存活着,他们还交易着一些白晓感觉到特别感兴趣的东西。
“那个是妖怪么??”
白晓看到那个碗在旁边蹦着蹦着,感到好奇,不由问道。
“那是精怪,它们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指动植物在修炼过程中,也就是未成妖怪或仙但已有部分法力之前的状态,例如兔精、蜘蛛精、人参精、树精等,法力比妖略小,也比妖略有善意。另一类“精”可就完全不同了,主要是指非生物的物体修炼成人形或近似人形,具有一定法力。比较著名的有白骨精、琵琶精等,这类“精”邪恶的多,对人有很大的危害性。
不论哪种“精”,白天夜间均可活动。客观地说,妖魔鬼怪精中,鬼数量最大,但由于制度和法力所限,在人间为祸的数量不大,而且,对人不会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妖与精的数量也很多,但通常隐遁山林之中,一般也不会很主动的出来伤人。魔的法力广大且很能危害人类,但是魔的数量很少,例如你们人类写的《西游记》中只有孙悟空最初结拜的牛魔王几个兄弟才能称得上是魔,因而被危害到的几率也不大,只要注意心魔的骚扰即可。怪更是不会轻易的来骚扰人类,如果你对西方文化有一定了解,甚至可能会觉得怪非常好玩,有网友就曾认为与怪谈恋爱应该是一件惬意的事情。由此,孙悟空本由石头变化而来,可称为“精”;又由于我们更侧重其作为猴子的一面,因而可以称为“妖”;后来一度得到天庭的承认而成为“仙”,再后来皈依佛家成为“佛”。猪八戒最初在天庭中任高级武职,可称为“神”;而后被贬下界本可成为“魔”,奈何投身猪胎,只好屈尊做了“妖”,后修正正果,做了“菩萨”。沙和尚本来也是天庭的“神”,而后下界为恶,由于法力不大,长相丑恶,可称为“怪”,而后修成正果亦称“菩萨”。
值得一提的是,《西游记》中的妖怪,由于很多是诸仙佛神的童子、坐骑乃至宠物变化而来的,成分极为复杂,命名规则也相对混乱,要了解西游记中妖怪,就必须逐一的对这些妖怪做一个总结,才能彻底明了所有妖怪的前世今生。懂了么??”
无事小凳子现在有点激动的心情,白晓继续观察者眼前的一些妖魔鬼怪,他们看起来形形色色,蛮有意思:
“你能给我解释一下这其他的,恩,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就是除了精以外的妖魔鬼。”
白晓随手拿起一个小摊上的小玩意,无视摊主的一大堆推荐,细心的听着小妖的介绍。
“妖,就像我这种,就是妖了。妖怪家族中的主要成员,是由动植物修炼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