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良合台拍拍脑袋道:“王爷教训的是!末将从前吃过轻敌的亏,瞧我这么快就忘了!”
忽必烈笑道:“也不必自责,这回有萧将军在,我倒不担心你再犯轻敌的毛病了。你别看萧将军外表粗犷,其实他心细着呢!”他站起身来道:“走,天色已黑,咱们吃饭去!也叫兀良合台将军尝尝京兆的名菜。”
次日,失烈门和脑忽被押赴法场,在万人空巷的围观中,两人人头落地,登时全城欢呼声雷动,那些有亲人被他们在屠城中杀害的,纷纷到亡者坟前拜祭,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第三日,萧峰与兀良合台率军南下,忽必烈直送出城外,众将与他拱手而别,朝东南而去,只见旌旗招展,万马奔腾,扬起的烟尘,遮天蔽日!忽必烈直到看不见萧峰的影子了,才回城而去。
萧峰领兵一路南下,这一日已到达邓州,因襄阳尚在宋军的控制之内,所以兀良合台提出向东取道河南蔡州,再向南折到鄂州。萧峰也不想半途多生节枝,和襄阳守军发生冲突,当下表示同意。当晚萧峰吩咐就在邓州城外安营扎寨。邓州城里的文武官员,听说萧大将军到了城外,都跑到营里来拜见,有些是为了巴结的,有些却是为了一睹萧峰真容的。弄得萧峰被他们团团围住,本来想到杨过和柳如浪的住处去,也无法抽身,毕竟众人对他顶礼膜拜,他总不好拂袖而去。勉力应付了好一会儿,他即觉浑身难受起来,实在无法再忍受下去,也顾不得失礼,站身来大声道:“兀良合台将军,你替我招呼他们!诸位慢坐,我失陪了!”说完便大步走出帐去,将一帐子来瞻仰他的人撂在那里大眼瞪小眼。
萧峰信步朝杨过与柳如浪帐前走去,却见杨过和柳如浪站在帐前的一株柳树下说着话,柳如浪听得脚步声,边回头边笑道道:“大哥来了?你的帐子里热闹非凡,在这儿都能清晰地听到,怎么这会儿还有空跑出来?”
萧峰一摆手道:“别提了,一大群爷们围着叽叽喳喳,看些什么歌舞,他们虽是一番好意,但我实在受不了,就跑了出来。”他站在柳树旁,举目看去,闪着橘红色灯火的帐营在夜色里仿佛一望无际,他搓搓手道:“杨兄,四弟,你们看这大军如此赶路,用不了多久,就会到达鄂州,这仗该怎么打暂且不提,咱们怎生想个法子走慢点,尽量拖延时间,也好降低一下将士们的斗志。”
杨过笑道:“刚才我正和柳兄弟商量这事儿呢,想不到萧兄也是一般的心思。”
萧峰“哦“地一声,喜道:“可曾想到了法子?”
柳如浪摇摇头道:“所有想到的法子只能作为一时的借口,不能总作为拖延的托辞,老说你的属下会起疑心的。”
萧峰摆摆手道:“管他呢,究竟是什么法子,先说来听听。”
柳如浪道:“比如说,今天天气不好,下雨了,大军没必要冒雨前进,弄得人困马乏,再比如说,今天到了邓州,城里的官员要出来慰劳众将士,大军就地驻营,方便他们来拜访,同时也以示礼貌,诸如此类的借口,无论哪一个,都只能拖一两天,不是长久的拖延之法。”
萧峰道:“那也得拖!大军如此前进,鄂州必然失守,前一阵子我经过鄂州到襄阳时,发现那里的守卫甚是松懈,守城的官兵懒洋洋的,一点儿士气都没有,我们拖延行军时间,但盼大宋能赶得及调兵加强防守,那样到了城下,我们作个攻城的样子,虚晃一招后我就收兵北回,希望籍此败仗,我请辞将军之职时,忽必烈能不再挽留。”
杨过道:“我看那兀良合台虽然有些傲气,但心里实是个明白的人,要不忽必烈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