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突然出声打断了水滟灵的沉思,然后一脸严肃的说道。

水滟灵想了想然后就直接答应了,虽然不是很清楚为什么,但是她很确定姥爷这是为了方爽好。

当年发生的事情她也不是很清楚,只是知道方爽的父母被非常恐怖的人追杀,甚至连后来他父母的生死都不清楚,但是她能从中猜到一些。

虽然水滟灵并没有开口问,但是姥爷还是直接开口解释道:“如果让方爽知道他父母的事情,以他的脾气肯定会想着为他父母报仇,但是他的敌人太强了,强到让人绝望,所以现在绝对不能让他知道。”

姥爷这番话虽然没有直说,但是也能从中知道好多信息,水滟灵是个聪明人,看到姥爷落寞的眼神已经想到了很多,所以她什么话都没问,只是淡淡点了点头。

但是水滟灵的眼神却是也变得冷冽了许多,很强吗?看来自己还是要多努力啊!不仅如此,就算不为了报仇,为了保护方爽她也必须得变强。

因为如果当年方爽父母的敌人知道他们还有子嗣就在世上,绝对会找上门来,而到时候自己绝对要保护好方爽,水滟灵在心里这么想着。

而此时,在离这个小山村不知多远的地方,龙虎山天师府道教当世的最大的传承地之一。

道教初始有两个派别,即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创立者为张陵,又称张道陵、祖天师或正一真人。

张陵在蜀鹤鸣山立教,之后其子张衡、孙张鲁继续传道,后人称为“三师”。

张衡并非发明地动仪的张衡,其事迹未见记载;张鲁曾在汉中为汉宁太守,并作《老子想尔注》,对推动五斗米教发挥了重要作用。

后张鲁降曹,与其五子均迁至邺城。

张鲁死后,其五子均未再传道统,而其他士族中出现了大量信徒,如钱塘杜子恭等颇为有名。

杜子恭传弟子孙泰,孙泰与侄孙恩、孙恩妹夫卢循曾有相当大的势力。

南北朝时曾有南北天师道并立的情况,但其天师并非张氏。

北天师道天师为寇谦之,南天师道为陆修静。

其实陆修静虽然上承天师道衣钵,本人实开宗立派,似不宜归于天师道。

到唐以后,龙虎山渐渐成为张天师传教之地,因而被人称之为“龙虎宗”。

据说张鲁曾有一子名张盛,在张鲁降魏时南奔龙虎山嗣教。

但此说不见于史册。

自唐宋以降,天师道逐渐显露声势,各代掌教均称天师,至元时更得政府承认“天师”称号。

后又被封为“正一教主”,主领江南道教,位居诸符箓派之首,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龙虎山在道教七十二福地中位列第三十二位,主宫称上清宫,全称为上清正一万寿宫,是天师道祖庭所在。

龙虎山的后山,一座凉亭中,一个穿着道服,头戴莲花冠的青年男子站在那里,静静的看着前方刚刚升起的太阳,一缕东来的紫气飘动在他的周身,仿佛孩子一般的缠绵着。

“小师叔又是何苦呢?不惜夺了天地的造化也要圆了那桩因果,反而让自己大道受损,何苦来哉”在那青年男子的身后,一个须发尽白的老道士不知何时突然来到这里,若两袖清风,又若道法自然。

“我欠他们夫妇两个一个人情,但现在已经还不上了,只好在他们的唯一的儿子身上了却了这因果才是,至于大道什么的,我反而不在乎,师兄就莫要劝我了。”

青年道士头都不回,只是静静看着身上缠绕着的紫气,仿佛是有些怜爱。

不知道为何,后面的老道士竟然管这年轻的道士叫做小师叔,而那-->>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