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到清晨,城楼上巡夜的士兵来告诉他,城外的士兵开始撤退了。他叹了一生气,看来是朱震获胜了。朱震,一个用二万多人可以打败十万金虏的人,你绝对不能去说他是靠运气!毕竟便是有这种运气,那也算是一种本事了。而且,从他扳倒王永吉的雷霆手段上来看,以后对付自己时,只怕也是一招毙命,让自己永无翻身的机会。

吴建军开始有点后悔了,当初在王永吉第一次和自己洽谈时,便答应他的要求,联起手来,也未必斗不过朱震。现在让自己一人去和朱震以及黄永年那支老狐狸斗?和找死没什么区别。然而正在他懊恼之际,一个他认为绝佳的机会落到了他的头上:皇上身边第一红人,司礼秉笔太监王承恩亲自来找他。

本来王承恩也不知道朱震就在前一天夜晚发动兵变,诛杀了王永吉的,他之所以去找吴建军对付朱震,完全是因为他认为朱震是他的老对头司礼监执笔太监王裕兴一党的。但是等他见过吴建军后,才知道朱震策划的这起惊天大案。

王承恩在震惊之余,庆幸自己选择是对的,若是再迟些日,等朱震把山东的形势巩固了,和王裕兴内外勾结,再加上朱震用大量的金银财物贿赂的那些官员,只怕地位就牢不可破了。便当场许下了事成之后让吴建军取代朱震的位置等万般好处,约定和吴建军一起趁朱震未站稳脚跟之际,把他拉下马来!

早对朱震有防范之心的吴建军自然是一拍即合,而且还准备借此机会把城里的那千人马给拉过来。在得知有王承恩在背后撑腰时,有三个千总表示愿意投靠他,另外三个千总却含糊其词,军人只听从上司命令、兖州府兵只受山东都指挥使司管辖云云。吴建军当时便想学朱震,把那三个不知所云的千总杀了,哪知道他们三人在拒绝他的邀请后,立刻合兵一处,死守在营寨里,吴建军若是强兵攻打,恐怕要牺牲不少,如果朱震再从外来攻,只怕片刻便会城池失守,所以只得派了二千人盯住营寨,防止他们突围而出,待解决朱震后在做打算。

谁知道他等来的不是王承恩的行动指示,却是黄永年的一纸调令。吴建军只能让那三个投靠他的千总尽力敷衍,好不容易把那名传令使者打发了回去。板凳还没坐热,济南城里又传来三张调令,其言辞无礼至极,便出现吴建军摔茶杯那一幕了。

写了这么多,但是这些念头都只是在吴建军的脑海里一闪而过,他故作镇定的对着身边焦躁不安的几为千总说道:“你们放心吧,朱震也就吓唬吓唬我们,有王公公在济南城里坐镇,他不敢胡来。还好朱震只围了一面,王千总,麻烦你带几个人去趟济南城,问一下王公公有什么安排!”

而此时被吴建军寄予厚望的王承恩却正在暴跳如雷。“你们这算是什么,软禁我吗?我要出去,回京城去,我要把这里的一切如实禀报圣上!”王承恩大声吼道,即使吼的很卖力,但是尖尖的嗓音听起来犹如一群鸭在叫,没有哪怕是一丝毫的威严。

守门的士兵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只是淡淡的说着那句已经反反复复说了几十遍了的话语:“总镇大人有令:济南城叛乱尚未平息,为了保护王公公的安全,即刻起封锁驿馆,禁止进出!”……

王承恩自昨天和朱震初次交锋即受了满肚的火气,回到住处想了一夜,越想越气愤,自己身为司礼秉笔太监,就是那些朝廷大员见到他也得恭恭敬敬的叫一声王公公,朱震这黄毛小,居然敢用威胁的口气和自己说话。又联想到朱震除去王永吉的手段,感叹着这小心狠手辣,眼睛一亮,咱家也可以依样画葫芦对付他呀!“哼,他杀了王永吉还得找个理由,咱家杀了他连理由都不需要一个。”王承恩心里暗恨了一声。

第二天一早,王承恩准备出城去和吴建军联系,刚走到驿馆门口,守门的士兵拦住了去路。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