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件让李薇印象深刻的是,她五六岁那年,也不知怎么了,估计是陈大舅把李薇逗急眼了,气鼓鼓地回家了。正在家里小洋井台上压水的陈大舅没防备,被回家拿了根大拇指粗细螺纹钢条的李薇,从背后狠狠敲了一闷棍!
据说,陈大舅后脑勺上肿了鸡蛋大的一个包!人也迷糊了好一会儿才正常。
从此李薇见了陈家人就有点儿心虚的慌,不过自从大舅妈骑自行车把李薇撞了以后,李薇感觉好受多了。
你说,那大舅妈,会不会,是故意的啊?
李薇也曾经龌龊地猜测过,不过,别人可能,大舅妈可是秀外惠中的绝不可能。再说,那个时候,她还没嫁进来,连象都没对上呢。
很快到了镇上的粮店,进去一看,站柜台的正是大舅妈,忙打招呼:“大舅妈,我要买点儿面。”
大舅妈一看李薇来了,笑得很好看:“小明啊,今天怎么没去上学啊?”
李薇唬了一跳,怎么把生病这事儿给忘了,汗!
忙咳嗽两声儿,低着嗓子道:“哎呀,大舅妈,我感冒了,刚刚觉着好点儿,想着帮我妈出来买点白面,你也知道,我妈和我爸一天多忙活啊。”
大舅妈看着李薇就觉着有趣儿:“那倒是,不过你能拿动么?”
“没事儿,我扛着,李琳和李连辉那么重我都能背动呢,何况我就买个十多斤就行。”
“对了,你爸好像把粮本上的都买了吧。”大舅妈忽然想起来道。
李薇有点儿不好意思地:“那什么大舅妈,要是实在不行,你就给我买点议价粮呗,我家三个小孩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妈说得多吃点儿细粮,你看着给弄吧。哦,对了,大舅妈,你是骑自行车上班吧,我记得上次你撞我的时候骑的那辆自行车,就在粮店外面停着呢。”
唉,人穷志短呐,就为了省俩钱儿,不得不扒扒大舅妈的小肠了。
大舅妈实在忍不住了,笑骂:“你个小鬼头,不用提醒我,行了,我给你在别人那里挪点儿,省的你念叨着。”
说完从柜台下面拿出几本粮本翻了翻:“不多,就十六斤,够不够?”
“够够,谢谢大舅妈啊。对了,大舅妈,现在议价的面粉多少钱一斤啊?”
“也没差多少,几分钱的事儿。”
“哦。”李薇记不大清楚了,好像没几年吧,貌似就没人用粮本了,都买议价粮了,也许就这一两年的事儿,实在记不得了,她从小没关心过民生。
不过现在么,她自己小本儿经营,十几斤面能省个几角钱呢,便宜点儿算点儿吧。
完了大舅妈把自己的自行车借给李薇驮面粉,李薇这才回家。
她就说么,大舅妈多么秀外惠中的人儿啊。
李薇回家把面卸下车放西屋老地方,可看着那明显多出三分之二的面袋子,只要她老妈进屋一看就能发现,实在不是个事儿。想了想,对了,不是还有剩下那些包子馅么,干脆再和点儿面,晚上在老妈下班前把包子蒸好,免得她进西屋查看,当然,还是得遮上点保险。
就这样,李薇又和了些面发上。忙完了人也挺累的慌,毕竟年纪小,刚刚感冒还没好利索呢。又扯了小被子拖了枕头,挨着面盆,在热炕上睡会儿,睡足了晚上还得装病呢。
晚上李琳和李连辉放学,李薇先监督她们写了作业,中间大舅妈把自行车取走了。又快速的把包子给蒸了,当然,多剁了些肉馅放里。肉的来处她也想好了,没办法,自己想吃包子,去买的。钱么?恩,平时零花钱攒地。<-->>